江豚妈妈“福久”生二胎了

一头小江豚成为武汉“新居民”

武汉晚报 2024年06月21日

    江豚“福久”母子在亲昵互动。记者金文兵 摄

    江豚妈妈孕期     影像日记     5月7日,身子变沉了,“福久”的好奇心一点也不减。

    5月10日,科研人员在水中自然状态下给“福久”做B超。

    6月6日,维生素、叶酸,科研人员给“福久”添加营养。     高宝燕 摄

    6月9日18时15分,武汉白鱀豚馆饲养的雌性长江江豚“福久”顺利分娩,产下一头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5公斤的雄性小江豚,编号:F9C24,为白鱀豚馆的江豚家族再添一位新成员,也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希望。10多天来,小江豚生长状况良好,目前正在经历一个独特的“蜕皮”过程。

    豚妈“福久”再度产仔

    豚妈“福久”,2011年由鄱阳湖引进至武汉白鱀豚馆,今年15岁,正值壮年。

    去年6月初,在持续的孕产监测中,科研人员发现“福久”怀孕。为迎接新生命的到来,科研人员对“福久”行为进行监测,精心调配营养,并做好清洁产房、分娩护理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经过12个月的妊娠期,今年6月9日上午,护理人员注意到“福久”开始剧烈跳跃,一分半钟后又恢复平静。随后,又伴有间歇性快游和跳跃行为。通过这些反常动作,护理人员判断:“福久”快要生宝宝啦。

    在科研人员和护理人员陪护下,“福久”顺利诞下小江豚F9C24。据白鱀豚馆训练主管王超群介绍,幼豚出生后,它与母亲血脉相连的脐带因拉扯而自动断开;随后豚妈“福久”迅速找到孩子,贴心伴游,快速开始亲子互动;出生当天,小江豚F9C24就吮到第一口母乳。

    目前,幼豚发育状态良好,体长体围明显增加,运动能力和肺功能明显增强,与母豚关系发展良好,哺乳行为(频次、时长)正常。

    这头小江豚正在经历一个独特的“蜕皮”过程。出生一周后,它开始褪去胎皮,然后换上更为光滑的“外衣”。

    19岁“淘淘”再次喜当爹

    2022年6月27日,“福久”顺利产下她的第一个小公主(“F9C22”)。

    当时,为让更多公众了解和认识长江江豚,更好参与到江豚保护工作中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新华社湖北分社、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策划发起“见证长江江豚分娩”科普公益行动。这场全球首次公布长江江豚分娩全过程的网络直播,吸引2.2亿人次在线陪产,共同见证“国宝添丁”,热情的网民现场为小江豚取名“小久久”。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介绍,即将迎来两周岁生日的“小久久”活泼健康,体重42公斤,体长1.27米,是白鱀豚馆中的明星江豚。

    “小久久”的爸爸名叫“淘淘”,2005年7月5日出生在武汉白鱀豚馆,是世界上首例人工环境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

    今年19岁的“淘淘”,参与繁育了“汉宝”“小久久”和这次出生的“F9C24”。这些小江豚成为人工环境自然繁殖的“第二代”江豚,具有重要科研价值。

    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邓晓君 彭博炜 黄敏 刘荆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