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湖公园一隅。资料图

直播现场。记者胡冬冬 摄
23日,记者从武汉市国防动员办公室(简称“市国动办”)获悉,一处位于江汉区西北湖公园内的地下纳凉点将于今年8月正式开放。这是我市第三个人防工程纳凉点。
1400多个纳凉点覆盖全市绝大部分社区,从最初简单的消暑纳凉,发展到如今的幼有所学、老有所乐……当天上午,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清爽度夏”系列访谈聚焦“社区纳凉”,市民政局、武昌区余家头社区、江岸区江汉北路社区、汉阳区江腾社区等单位走进直播间,分享社区纳凉点里的“新玩法”。
市民政局救助处处长赵祥介绍,武汉市于2003年首次启动纳凉工程,一般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纳凉点开放,主要为辖区内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服务。近年来,为充分满足不同片区居民实际诉求,社区纳凉点覆盖范围更广、布局更加精细。如今,社区提供的各类惠民便民服务也越来越多。纳凉点里,居民可在这里读书、下棋、练书法、做手工等。关注到不少家庭儿童及家长的需求,一些社区还纷纷推出“看娃”服务。
连日来,武汉地铁线网、商超等一批地下纳凉站点也陆续向市民免费开放。遍布全市的各类纳凉点,为广大市民清爽度夏提供“凉”策。
避暑选择越来越多
闹市公园里将新开纳凉点
配有免费Wi-Fi、饮水,可同时容纳约400人。23日,记者从市国动办获悉,一处位于江汉区西北湖公园内的地下纳凉点将于今年8月正式开放,广大市民可前往纳凉、休闲。
此前,有市民通过武汉城市留言板咨询武汉纳凉点开放及分布情况。市国动办回复称,为给市民提供更多消暑纳凉选择,该办分别于2022年、2023年将蛇山人防工程12号口部、1号口部改造作为便民纳凉点对外免费开放使用,分别位于武昌区民主路284号和武昌区解放路后长街76号附近,每年开放时间为7月1日至9月30日,节假日不休息。
23日,市国动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经前期调研,该办今年对位于西北湖公园内的人防工程进行改造,即将作为纳凉点向社会开放。该处纳凉点位于西北湖公园内地下一层,使用面积约1300平方米,预计可容纳300至400人,配备有免费Wi-Fi、饮水、电视、空调、座椅等设施设备。该纳凉点预计于今年8月正式开放,每日开放时间为10时至22时,节假日不休息。
日前,武汉地铁线网所有地下车站也已对有需要的市民开放纳凉。相关负责人表示,地铁站纳凉区域管理也在不断优化调整,既方便市民纳凉,同时不影响通行,文明有序。
社区纳凉越来越重服务
户外工作者与居民
同享“清凉驿站”
社区居民来纳凉,外卖小哥也能来歇歇腿、喝口水。23日上午,在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清爽度夏”系列访谈中,汉阳区江堤街江腾社区党委书记肖俊分享了该区“阳小驿”纳凉点背后的故事。
肖俊介绍,江腾社区纳凉点将原有的办公空间巧妙转变为多功能服务阵地,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内设瑜伽舞蹈室、会友棋艺室、翰墨书画室、漂流图书屋、乒乓球室等多个区域,可为社区居民提供既舒适又丰富的清爽环境。
2021年起,江腾社区在原有纳凉点基础上,拓展建设了“阳小驿”户外工作者服务驿站,配备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品、无线网络等设备设施,专门为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等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社区还多方引入外部资源,在驿站内提供法律援助、青少年帮扶,以及针对网约车司机的修车、洗车折扣等服务。
7月19日,在江岸区西马街道江汉北路社区纳凉点里,7岁孩子徐慕妍摘掉VR设备,迫不及待地与后面排队的小朋友分享她体验矿工井下作业的感受。
江汉北路社区党委书记施敏介绍,徐慕妍和其他孩子们体验的是该社区在纳凉点开办的“‘职’意成长,乐学暑假”职业体验成长营的一部分。
2021年暑期开始,这一设在社区纳凉点的夏令营已连续举办4年,每年招募约30名小朋友入营,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14岁。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学习“DIY夏日饮品”“体验理财”“手模美甲艺术”等职业技能,还可以在武汉职业健康体验馆感受眩晕、噪声等特殊职业环境下的感受,以及突发险情下的逃生知识。
武昌区杨园街道余家头社区在2016年和2021年建设了两处使用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社区纳凉点,并依托纳凉点成立社区互助组织“八爪鱼互助帮”,将纳凉点变为延伸多项服务的“初心驿站”。
社区党委书记李薛恒介绍,随着纳凉点建设工作的推进,该社区纳凉点除了服务本地居民,还特别关注农民工子女、老年人、低保户、新就业群体等,为他们提供避暑场所,减轻生活压力。社区还将武昌医院、普仁医院等医疗资源引入纳凉点,为上述人群提供免费体检等健康服务。
针对部分人群职业特点,余家头社区专门将安盛花园“初心驿站”纳凉点开放时间从每天9:00—17:00延长至7:30—20:30。李薛恒表示:“纳凉点在夏天会提供更多保障,但全年其他时段有居民前来,我们同样会提供歇息的地方和一些便民服务。”
记者邓小龙 王锦婷 张颖惠 实习生范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