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在首金的投影里,看见中国

武汉晚报 2024年07月29日

    首金,沉甸甸的首金。

    1984年,许海峰弹无虚发,为中国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40年后,黄雨婷和盛李豪这两名未满20岁的小将,在巴黎奥运赛场展现高超技艺与从容姿态,用又一枚奥运首金传承荣光。

    对于这枚象征着“第一”与“启航”的金牌,串起中国体育悠悠四十载。流动的时光印记着一代又一代运动员的奋进与悲喜;他们的故事汇于此刻,共同成为时代进步的历史见证。

    创造历史

    1984年7月29日,许海峰站在洛杉矶奥运会的射击场,背后是“零”。

    这是那届奥运会最早开始的比赛之一,也是新中国体育健儿有机会又有能力竞争奥运奖牌的第一场比赛。

    曾被中国人认为遥不可及的奥运金牌,悬在了伸手可及的前方。

    这一枪,能否击碎阴霾,为梦想破冰,为中国打开一片新天地?

    许海峰做到了,他以566环的成绩,力压对手1环,夺得冠军。

    “零”,就此改写!

    40年来,许海峰一次又一次应邀向人们讲述拿到奥运首金时的场景:当时用的不是电子靶,打完之后需要查验靶纸才能确定最终成绩;颁奖仪式被推迟了40分钟,因为组委会没有想到颁奖时会升起两面五星红旗,因此需要紧急用直升机从其他赛场运过来。他也没有预料到这块金牌的影响力,洛杉矶华侨的轮番庆祝,归国后受到的热烈欢迎,都让他受宠若惊。

    突破的背后,是艰苦的条件。许海峰回忆,那个年头,整个安徽省队只有两支进口枪,谁去比赛谁才能用。进口子弹也是稀缺资源。参加1984年奥运会的时候,他用的是1975年进口来的子弹。弹头放久了氧化,长了一层白毛,比赛前还得用油布把子弹擦干净。

    改革开放伊始的中国,在并不充裕的物质条件下起步,以许海峰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运动员,大都有着克服艰苦条件训练比赛的经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体育健儿们斗志昂扬,屡屡突破。

    那个年代,全体中国人都憋着一口气,要向世界证明“我行”。体育以其独有的魅力和凝心聚气的强大感召力,成为振奋人心的“排头兵”。

    体育让我们融入世界,也让世界看到我们。

    奋力追逐

    从1988年首尔(汉城)奥运会开始,一直到2020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成为奥运首金的固定项目。随着中国枪手在这个项目上逐步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奥运首金,再度进入了中国队的射程范围。

    然而,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项目上拿到特定颜色的奖牌,本身就是一项极致挑战,尤其是在追求极致精准的气步枪项目上。

    2000年奥运会前,人们把对首金的热望寄托在有“天才少女”之称的赵颖慧身上。对首金的期待,客观上也给队员带来了压力。不到19岁的赵颖慧最终止步奥运会的资格赛。

    2004年,赵颖慧第二次出征奥运,以第四名的成绩与奖牌擦肩而过。而初出茅庐的杜丽,横空出世夺得冠军,令中国代表团时隔20年再度触摸到奥运首金。

    作为“80后”,杜丽已吃穿不愁,但在射击训练上,她也经历过苦日子。步枪运动员要穿着皮服,但刚开始训练的时候,她只有支撑性聊胜于无的旧皮衣,没有裤子。手套是全队用了十几年的,靶子是队里自己焊的,子弹每周只能打五发。

    雅典夺金之后,她几乎拿遍了所有大赛冠军。然而,2008年主场作战,被寄予厚望的她在首金争夺战中名列第五。

    那时的杜丽,带着深切的遗憾甚至自责开始副项50米步枪三姿的赛前训练。在宽容与鼓励中,她重整旗鼓,五天后,副项问鼎,逆境重生。

    四年后在伦敦,又一位奥运“新人”易思玲勇夺首金。又过了四年,杜丽和易思玲在里约奥运会首金争夺中分获银牌和铜牌。到了2021年,“00后”杨倩最后一枪逆转夺冠,写下首金传奇的第四页。

    从悉尼到东京,中国女枪手留下了太多悲喜瞬间,但笑与泪,不再唯独映衬着成与败,而更多凝结着她们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收获的人生况味。大众对于奥运金牌的认知,也更加接近体育的本质:赢了,欢呼;输了,鼓励。

    淡定接棒

    巴黎奥运会,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取代女子气步枪,首次成为首金项目,这成就了黄雨婷和盛李豪共同的荣耀。两人都是年少成名;得益于越来越完善的选拔制度,他们早早被发现、培养。

    “00后”的运动员们不用再担心训练子弹够不够、皮服有没有、冬训会不会生冻疮。在世界一流的训练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中国枪手,没有一丝松懈,在比赛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整体成绩仍然在持续逼近极限。

    不止于此。

    黄雨婷马上就是一名高三学生了;训练之余,她会抱着书本认真做功课。受益于体教融合,越来越多的射击运动员有了上大学的机会。盛李豪看上去酷酷的,但也会在国际赛场上用英语跟外国选手交流;看到自己喜欢的电竞选手,还会克服“社恐”追个星。他们充满小趣味的网名和头像,更让冷面枪手秒回寻常少年模样。

    首金赛后,两名小将淡定回应,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炼则激动落泪。对于射击队这40年,他感慨地说,首金是追求,拿到了当然高兴,但现在人们对首金的看法跟以前不一样了。

    “中国射击运动员今天这样的自信和豁达,也是新时代带给他们的。有些国家,训练水平一点不比我们差,但他们就是压力大,因为真的是要靠一块金牌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王炼说,“我们国家已经走过那个时代了。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责任,我们现在的运动员肯定还有不足,但绝对不缺自信和阳光。”

    40年时光流转,金牌、奥运、体育这些词汇,一方面更为丰富,一方面更为纯粹。在新时代,中国成功举办了冬奥会、青奥会、亚运会、大运会等大赛,带动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体育文化欣欣向荣,体育事业迎来全新局面。

    许海峰当年羡慕的超市、汽车,已经成为中国百姓的日常。杜丽当年舍不得穿的射击皮服,已经成为队员标配。从杨倩的美甲到黄雨婷的发卡,人们不仅关注运动员的成绩,也关心他们的生活,还更乐于看到他们在赛场上展示自己、表达个性。

    新的时代,奥运首金,不断会有新的故事、新的表达。 

    新华社记者林德韧 沈楠 王梦

    据新华社巴黎7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