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2024武汉双年展联合总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子康在汉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2024武汉双年展希望做一些更多创新的可能性尝试,让大家从视觉角度来思考城市的未来发展,同时也让城市与国际发生对话、建立连接。”
“城市流体——2024武汉双年展”将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举行。谈到“城市流体——2024武汉双年展”的亮点,张子康介绍,首先体现在主题策划方面,此次双年展策划内容以长江文化为重点,包括对未来城市的演进、对数字化社会发展的考量,以及对人类生存的自然观察等。他认为,武汉是一座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城市,充满无限活力。从历史发展一直到当下城市生态上,武汉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尤其是长江文化能够让大家去不断地认知和想象,特别有魅力。
本届双年展还与城市生活的细微之处进行了关联,突出城市特点、细节特色,用艺术的方式展现一座城市的传统、发展以及它的包容。同时,2024武汉双年展体现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通过互动性的展览,让观众从智能化体验中提升艺术修养;体现展览空间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同一个空间也是展览艺术作品的一部分,特别是公共空间里面的陈列式展览,将会链接在城市的历史建筑上;关注生态格局的可持续性,采取可持续材料和绿色这种策划的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公共美育的普及,让每位观众都能在美术馆中将自己的生命经验、知识结构连接到周围的环境中。
目前,全国很多城市都在举办双年展,张子康认为,要避免形成雷同并凸显武汉特色。2024武汉双年展以长江文化、大河文化为展示重点,有意识地与地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同时,策展团队也须具备长远的战略性发展眼光,让每一届双年展形成延续性,这样,双年展与武汉这座城市发展的关联度就会越来越紧密。
艺术是包罗万象的,2024武汉双年展也将融入更多科技、智能元素。如何加强双年展跟观众之间的互动和参与度?张子康认为,首先,要打破传统“看得懂”的误区,认识到观众的“懂”是多层次的,这也基于各自的知识结构、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因此,2024武汉双年展展览内容也设计得既有深度又具广度,涵盖多种艺术形式和跨学科思考,以激发观众的不同认知层面。其次,鼓励展览与观众的个人情感、生活经验和审美偏好建立联系,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不仅能够观看,还能亲身参与、感受和思考,从而增强展览的吸引力和记忆点。
记者黄丽娟 叶飞艳 实习生朱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