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新生
金秋启用三科统编新教材

前后历时两年修订! 教材“焕新”在哪?
武汉晚报 2024年08月28日

    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小学老师在清点新学期教材。

    新华社发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统编教材。

    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金秋九月“焕新”。    

    记者27日从教育部获悉,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近期完成全部编审程序,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使用,三年内覆盖所有年级。

    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教材修订加强整体设计,系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要求,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内容,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相关重大主题的学习,选材更加丰富,编排更加科学,育人导向更加鲜明。

    【要点】

    此次修订“焕新”在哪?

    “首要任务是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系统有机融入,使之成为凝聚整套教材的‘魂’。”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

    时代气息扑面而来——道德与法治教材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的学习;组织作家实地采风创作的反映黄文秀事迹的《青春之光》等成为新课文;历史教材呈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体现学术研究新成果——注重反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学生们可在历史课本中“寻迹”良渚古城、陶寺古城和牛河梁遗址等代表性考古成果。

    重大主题教育内容增多——采取系统融入、重点强化等方式,进一步纳入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内容。

    内容设计加强幼小衔接——语文教材修订后降低了难度。优先学习字形简单、构词率高、生活中常用的汉字;拼音教学时间比原来增加1至2周,减缓了起始阶段的学习坡度。

    美术设计彰显巧思——对于封面、版式设计和插图绘制,按照反映学科特点、体现艺术水准、彰显中华美学品味、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和生活常识的标准进行了优化设计。

    修订过程“严”在哪里?

    据了解,教育部在2022年3月启动三科统编教材修订工作,精选编委会和修订组成员200余人,包括来自高校、研究机构、教研部门、中小学校的思政专家、学科专家、课程专家、教研员和教师等。

    修订过程中,为充分听取一线意见,教育部组织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50多所学校、2000多名教师、10万多名学生对教材进行试教试用,通过课堂教学检验教材的适宜性;组织10个省(区、市)的5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全面精细审读。

    国家教材委员会相关专家委员会对修订后的教材进行了严格的初审、复审和多轮复核,通过后报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全面把好政治关、科学关和适宜关。

    如何确保“用”得稳定?

    根据计划,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三年内覆盖所有年级。今年秋季学期,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2025年,小学一、二、三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使用;2026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全部完成替换。

    为做好教材使用工作,教育部近期已开展骨干教研员国家级示范培训,各地8月底前完成授课教师全员培训。教材投入使用后,将持续开展教材使用监测,组织编审专家深入一线进行回访,听取社会意见,提高教材质量。

    培根铸魂、启智增慧。崭新的教材、崭新的学期,等你开启。

    【看点】

    进一步体现育人为本、素养导向

    2017年秋季学期,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实现全覆盖。从实践反馈来看,教材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和社会的良好反响。

    为何要对这版教材进行修订?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了修订背景——

    首先,党中央对教材工作作出新部署,要在教材建设中进一步强化国家事权,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切实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打好中国底色、厚植爱国情怀,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第二,按照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每个学科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强化实践,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教材的编写理念、素材选择、编排方式等,都要落实这些要求,进一步体现育人为本、素养导向。

    第三,2017年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后,社会各界提出很多好的意见建议,学界对教材也有很多新的研究成果,这些都需要在教材修订中加以改进和落实。

    国家教材委员会相关专家委员会对修订后的教材进行了严格的初审、复审和多轮复核,通过后报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核。    

    经过两年多努力,教材编审工作全部完成。“全面把好政治关、科学关和适宜关。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回顾整个工作历程时说。

    进一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内容

    语文教材从《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选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课文,并在教材相关栏目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让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深刻领会殷殷嘱托。

    同时,在保持总体容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突出中华文化立场,发扬革命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诗经》、诸子散文、汉魏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语文教材有序安排古代汉语知识和文化常识的学习,全套教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文共353篇。

    语文统编教材编委会主任王立军说,语文教材还在原有基础上新选入《雷锋日记二则》《井冈翠竹》等多篇课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良渚古城、陶寺古城和牛河梁遗址等代表性考古成果,被写入了历史课本。

    历史统编教材编委会主任徐蓝表示,历史教材注重反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充实我国古代思想文化成就和科技成果内容,彰显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翻开新修订教材,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语文教材中,《青春之光》是组织作家实地采风创作的反映黄文秀事迹的课文,《“蛟龙”探海》《天上有颗“南仁东星”》等突出介绍了大国重器、国家英模;道德与法治教材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的学习;历史教材呈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教材内容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和学术研究新成果,民族性和时代性进一步增强。

    注重听取一线反馈意见,破解重点难点问题

    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修订工作还特别注意将社会关注热点问题统筹考虑,比如,在语文教材修订过程中,注重加强幼小衔接,调整了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设计,降低了教材难度。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减教材整体容量。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从14篇减少到10篇,识字课从10课缩减至8课,识字量从300字调整至280字。

    二是延长拼音学习时间。将一个“阅读单元”调整为“拼音单元”,“拼音单元”数量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3个;将难度较大的拼音课“i u ü y w”拆分为“i u ü”和“y w”2课。通过调整,拼音教学时间比原来增加1—2周,减缓起始阶段的学习坡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拼音学习内容。

    三是优化识字写字编排。科学安排识字写字序列,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原则,优先学习字形简单、构词率高、生活中常用的汉字,例如,先教授字形简单的独体字“口、十”,再教授相对复杂的合体字“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基础知识,提升识字能力。

    反映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英雄及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群像的选文,依然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鲁迅先生的相关课文也没有变化,共有13篇。

    新修订教材采取系统融入、重点强化等方式,进一步纳入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相关重大主题教育内容。

    “本次修订加强全套教材的一体化设计,注重语言转化。同时,对法治教育进行了统筹设计,以宪法为主线,共涉及90余部常用法律;融合道德和法律,促进德法兼修。”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编委会主任路建平说。

    此外,修订教材的封面、版式设计和插图绘制按照反映学科特点、体现艺术水准、彰显中华美学品味、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和生活常识的标准进行了优化设计。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