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上发电向深远海迈进

最新一代风电安装作业船交付

武汉晚报 2024年08月29日

    武汉晚报讯(特派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彭华欣 杨伟 青岛报道)8月28日,山东青岛西海岸码头,最新一代风电安装作业船——“港航平5”1800吨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交付,标志着我国海上发电由近海迈向深远海。该平台由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投资、中国船舶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建造。

    我国拥有约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海上风电是将海上风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我国近海和深远海离岸200公里以内且水深小于100米的海上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7.8亿千瓦。目前利用率不足1.1%,且项目主要集中在岸边向外20海里、水深50米左右的近海海域。

    据估算,中国50米水深近海范围内,风电技术可开发资源量430GW(吉瓦),水深超过50米的深远海风电技术可开发资源量超过2000GW(吉瓦),是近海资源的4倍。

    武汉船机该平台技术负责人程文池称,按照相关规划,未来90%以上的海上风电项目将位于深海或远海。然而,深远海建设环境远离陆域,现场风大浪急、气候多变,尤其面对未来风电机组大型化、风场区域深海化的行业发展趋势,对施工核心装备提出了更高要求。

    “港航平5”平台的研发和建造历时两年。作为推动我国海上发电向深远海迈进的“大国重器”,该平台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深远海水下深度过深和大风机起吊等一系列难题,达到了可满足世界最大26兆瓦风机的施工作业要求。

    记者在平台交付现场看到,长135米、宽50米的“港航平5”形如一艘巨轮,上面既有起重机又有平台升降系统。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船是目前国内起重综合能力最强、起升高度最高、升降桩腿最长的自航自升式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最大起重能力1800吨,最大作业水深70米以上,可航行远至岸边向外3000海里的海域。

    “有了这一平台,我国将从‘近海——小风机’时代跨入‘深远海——大风机’时代。”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巧梅认为,随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碳中和时代,以发展高质量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能源转型速度加快。海上风电在我国的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经济结构升级、加速技术创新、发展海洋经济、实现双碳目标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3803万千瓦,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布局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包括英国、丹麦、比利时、德国、荷兰、瑞典等,这些项目,均在靠岸的20海里近海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