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禹志愿服务队”在贵州支教22年

支教点首位考上华农的学生来报到

武汉晚报 2024年08月29日

    龙海芬在狮子山广场留影。

    记者高文举 摄

    8月27日傍晚,贵州狗吊岩村的彝族女孩龙海芬乘坐近5小时高铁抵达武汉站。昨天,她正式在华中农业大学(下称“华农”)报到,成为该校一名本科新生,成为徐本禹的校友。22年前的暑假,华农大学生徐本禹从武汉出发,乘坐10多个小时的火车,辗转3天来到狗吊岩村,点燃“本禹志愿服务队”在龙海芬家乡支教的火种。

    支教点第一个考上华农的学生

    龙海芬曾就读的为民小学是华农“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固定支教点,也是徐本禹最初支教的学校(原岩洞小学)。今年高考,龙海芬被华农外国语学院录取,她成为“本禹志愿服务队”在贵州支教22年来,第一个考上华农的学生。

    早在一周前,龙海芬便开始收拾行李,每天关注武汉的天气、交通和热门景点。8月27日早上6点30分,龙海芬和父母告别,坐上前往猫场镇的面包车。40多分钟后,她抵达镇上的汽车站,再坐近3小时的公共大巴到达贵阳北站。“一路上都是柏油路,虽然山路盘绕,但路很平坦,走得很顺利。”中午12点30分,龙海芬在贵阳北站与专程从内蒙古回来送她上学的二哥龙俊志会合,一同坐上G2690次列车来武汉。

    这是她第一次坐高铁,对窗外的风景感到惊奇。“在贵州和湖南时,列车两旁群山绵延,一到江汉平原,顿时豁然开朗,一马平川。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平原风景,非常震撼。”龙海芬说,“我走了一遍老师们来时的路,原来他们看到的是这样的风景。”

    风景相似,也有不同。和老师们相比,龙海芬要顺利得多。曾于2017年前往为民小学支教的王祥礼回忆,那时要辗转三趟大巴车,走的是泥巴路,耗时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贵阳。而更早一些时候,狗吊岩的路是仅能供人步行的泥泞小道,要靠双脚“走”出大山,到镇上坐车,而从贵阳到武汉也没有高铁,火车要走十多个小时。

    支教老师成校友

    7年前,还是华农“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大三学生王祥礼当了六年级学生龙海芬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海芬不容易啊!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她都要先打猪草喂猪,给一家人做饭,收拾完所有的家务后,才能安静下来看书。”王祥礼感叹,龙海芬能坚持学习从大山里考出来,需要异于常人的坚韧和努力。龙海芬考上华农让所有支教队员都很受鼓舞。记者看到,徐本禹曾在朋友圈转发龙海芬考上华农的信息,并为之点赞。

    下午5点20分,龙海芬和哥哥抵达武汉站。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一年级学生张乐接站,带着兄妹俩坐上前往学校的出租车。张乐是刚刚结束贵州支教的“本禹志愿服务队”第十九棒队长。今年6月,得知龙海芬被华农录取后,张乐特地到龙海芬家里看望这位小学妹,两人相约9月狮子山见。

    支教点已走出至少18位大学生

    正值交通晚高峰,车水马龙,高楼林立,龙海芬忍不住感叹:“武汉真繁华,真热闹。”行至狮子山,当“华中农业大学”的石牌出现,她特地提前下车,到石牌前合影,张乐打趣道:“以后还多的是机会来呢!”

    虽然8月28日才是新生报到的日子,但为了方便提前到校的学生有地方住,华农提前开放了宿舍。办理入住手续后,龙海芬和记者聊开了:“很开心能成为老师们的校友,来华农有种回家的感觉。这几天,好几个支教的老师都关心我路上顺不顺利,我们也约好在学校相见。”她说自己要好好学习,多读书,多参加课外活动,还要交一些好朋友,“我想变得和哥哥姐姐们一样优秀,如果有机会有能力,我一定会回去支教,让这份爱心延续下去。”

    自2011年徐本禹的学生康胜美考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到今年龙海芬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在华农大学生的支教下,为民小学已走出至少18位大学生。

    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晏华华 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