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信毅等加紧高精度精密细胞挑克隆设备攻关。
武汉晚报讯(记者李琴)9月4日,记者从武汉维他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他智联”)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精密细胞挑克隆设备正在加紧组装,计划在本月底投放首批客户试用,并在两年内实现量产。
今年年初举行的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全球总决赛上,高精度精密细胞挑克隆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评一等奖。“万里挑一甚至千万里挑一,这个技术在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公司总经理赵信毅说。
细胞是构成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高精度精密细胞挑克隆设备,可实现细胞精准识别、无损伤精确挑选转移,是生物细胞领域具有广泛用途的关键设备。
微米级别的细胞,如何被高清晰地看见?这是维他智联遇到的第一重挑战。“从几年前就开始储备技术,通过多种传感技术的融合,才能精准地识别细胞。”赵信毅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了极高清的细胞图片,“连续拍2000多张,再拼接成完整的一张,不断放大,你甚至能清晰地看到细胞核的样子,这仅仅是我们储备技术的冰山一角。”
从细胞被高清晰地看见到完好无缺地让细胞“住进单间内生长”,每一关都是挑战。
赵信毅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块小小的白色塑料芯片,里面刻着弯弯曲曲的线条。他说,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是细胞物质递送的一个关键设备,“该设备原来被海外垄断,我们花了半年时间研发,又耗时一年半进行工艺研发,设备效率、效果可以全面对标进口设备”。
不同于现有的功能相对单一的设备,高精度精密细胞挑克隆设备集细胞识别、精准挑选、原位培养等高难度技术于一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全流程生物细胞工艺智能处理系统。研发的过程就像“搭积木”,“攻克一个难关,形成一个模块,每个模块既可独立运行,又可串联成线”。
赵信毅回忆,在研发的过程中,曾有个基础的操作工艺一直无法准确实现,陷入迷茫甚至绝望时,滨会生物创始人刘滨磊博士的一番话令他茅塞顿开。“他说,‘再难的事情,只要原理和逻辑上没有问题,就一定有实现的可能,要想尽一切办法大胆地去创新’。最终,经过多次尝试,我们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
赵信毅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在三一重工工作数年后,他重返武汉光谷。怀揣着打造“生物领域的三一重工”的梦想,他创办维他智联,一家专注于生物领域工程细胞的筛选和培育、为科研和生产开发细胞相关的核心仪器设备的科技企业,“希望我们的设备可以四两拨千斤,看似不起眼,却很关键”。
目前,在位于光谷的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内,维他智联拥有两间办公室,一间用于办公,一间摆满了研发设备和器材,员工也从成立之初的寥寥数人增加到20多人,其中九成以上都是研发人员,涵盖精密自动化、视觉AI、光电子、信息通信、工业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我们做的是生物工程行业的基础装备,就像挖掘机、泵机和起重机,将能真正改变行业现状。”赵信毅介绍,通过高精度精密细胞挑克隆设备,可实现细胞精准识别、无损伤精确挑选转移,以及培养和传代过程中关键变量的监控和数据获取,为工艺优化提供宝贵数据。同时,基于此设备产生的共性技术,可应用于悬浮细胞挑选,以及多种形态下的单细胞或多细胞挑选,革新现有生物试验工艺,大大提升优选效率。
“我们通过大胆创新,一举突破了行业瓶颈,将设备效能提升了2个数量级,有望对生物行业的效率产生重大提升。”赵信毅有足够的信心,该设备量产后,将在生物制药、生物医疗、合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原来大家都是拿着镰刀收麦子,现在直接开着联合收割机一路狂奔。”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