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张雅茹 丁燕飞)短短4年内4次中风,偏瘫、骨折等多重疾病接连找上门来,60岁的洪湖患者刘先生备受折磨,一度以为自己再也没法正常行走。幸运的是,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副主任秦俊团队的帮助下,刘先生接受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成功恢复了行走能力。“我老伴现在精神多了,这几天笑得比前几年都多!”11日,刘先生康复出院,他的妻子再次向医生致谢。
4年前,刘先生首次出现轻微中风,之后身体一直不好,因爱饮酒,生活习惯控制不佳,导致病情反复,第三次中风后偏瘫,四肢活动能力明显下降。今年10月,刘先生再次中风,病情急转直下,口齿不清、双腿无力等症状接踵而至,每日只能卧床。
10月20日,刘先生不慎摔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股骨颈骨折。“真是祸不单行!我老伴以前有脑卒中,医生说手术风险太大,推荐我们到中南医院。这次手术后他有希望下地走路。”刘先生妻子一脸希冀地说。
入院后,秦俊团队为刘先生做了进一步检查,针对他的复杂病史,联合神经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康复科等科室进行了多学科MDT会诊,确认刘先生处于脑梗后遗症期,属于陈旧性脑梗,随后制定了治疗方案。“骨折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需要长期卧床,达不到患者的诉求。考虑他是右侧偏瘫,右下肢肌力仅为3到4级,若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风险较高,还容易出现关节脱位,所以我们决定只置换股骨头。”秦俊说,这个方案既降低了手术风险,也减少了出血量,尤其适合他这样的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刘先生及其家属听后,表达了强烈渴望手术治疗的意愿。
10月26日,手术如期进行。术中,医生为他装上了合适大小的假体,手术非常成功。住院期间,经肠内营养支持,刘先生逐渐过渡到流质和半流质饮食,并开始床上康复训练,一个星期后,他在助行器辅助下已可以下地自由活动。
秦俊提醒,脑卒中患者或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预防跌倒,建议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以降低意外跌倒的风险,避免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