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石头”惹的祸

武汉晚报 2025年01月07日

    最近,办公室李姐午睡醒来刚起身,突然出现恶心、呕吐,感觉天旋地转,看东西模糊,持续约1分钟后自行缓解,但只要转头又出现眩晕、恶心和呕吐。同事小丽非常紧张,担心50岁的李姐会不会是脑梗或者脑出血,赶忙呼叫救护车送到医院。头颅、颈椎CT、心脏检查等都没有发现问题。经神经内科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表现,并为她进行前庭变位试验检查后,仔细分析,确定病症是因为耳石脱落引起,即耳石症。针对李姐的病情,采取复位治疗,将脱落的耳石重新定位到正确位置,从而缓解眩晕症状。

    耳石症,医学上称之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因耳石脱落而引起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不同于胆结石、肾结石这些异常增生物,耳石是内耳椭圆囊斑上黏附的碳酸钙结晶颗粒,这些结晶如同微小的“平衡石”,其功能就是调整人体平衡。

    当头位变动时,耳石从原来的位置上脱落,就像儿童玩的滚珠迷宫,在迷宫内,耳石就像滚珠无序游动一样,移位到了别的平衡结构内导致平衡失调,明显的临床表现是短暂的天旋地转感,常突然出现在晨起、夜卧、翻身、低头屈身或抬头仰视时,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出汗等神经症状,还伴有眼球震颤,眩晕则通常持续于60秒之内。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不稳感、振动幻视等。

    引起耳石症的原因有很多,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大部分为原发性,即没有明确的诱发原因。有随年龄增大患病率增高的特点,这与耳石随年龄增长逐渐退化有关。继发性的原因包括外伤、患内耳疾病、骨质疏松、剧烈运动、长时间低头、睡眠不足、精神刺激及不良情绪等有关。

    专业的手法复位可完全治愈或极大改善耳石症症状,原理是将脱落在迷宫中的耳石送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恢复平衡感受器的正常功能。

    耳石症治愈后有复发的可能。预防耳石症,你可以这么做:

    1.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避免疲劳和压力。

    2.尽量不要做剧烈的头部运动,比如快速转头或低头。

    3.补充足够的钙质,预防骨质疏松,保护耳石的稳定性。

    4.注意观察头晕发作的次数和感觉,记下来,这样医生就能更好地帮助你。

    总之,出现任何类型的眩晕,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武汉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徐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