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就餐方便且便宜。

卢江林师傅制作的鸡汤真材实料。
在东西湖区将军路街道幸福食堂的厨房里,卢江林师傅正俯身查看一排瓦罐,她的动作轻柔得像在照看熟睡的婴孩。那些粗陶制成的瓦罐安静地蹲在灶台上,罐口微微吐着白气,将整个后厨笼罩在一片氤氲之中。年轻的她有着15年的煨鸡汤经历,以及对鸡汤制作的火候与食材挑选、处理的独到理解。你一进餐厅就能闻到扑面而来的鸡汤香气,而当你尝上一口,就能体会到什么叫唇齿留香。
走地鸡让“好汤”成为可能
选材是卢师傅最固执的坚持。天未亮时,她就要亲自挑选生长超过一年的走地鸡。这些土鸡羽毛鲜亮,爪子上还沾着田间的新泥,在笼中扑腾时,能听见肌肉拍打的结实声响。
处理鸡肉时,卢师傅的刀总沿着纹理游走,将整鸡分解成大小均匀的块状。
焯水去腥的环节,水温要控制在将沸未沸的九十五度,才能既去除血沫又锁住鲜味。这时的卢师傅会紧盯水面浮起的细小气泡,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聆听某种常人听不见的声响。
细节提升鸡汤品质
翻炒鸡块是最见功力的时刻。铁锅烧得泛青时,卢师傅将沥干的鸡块倾入锅中。随着“欻啦”一声响,她的手腕开始有节奏地抖动,让每块鸡肉都在热油中跳起圆舞曲。原本粉白的鸡肉渐渐镀上金边,油脂从肌理间渗出,与姜片的辛香、葱段的清冽在高温中交融。当最后一块鸡肉泛起诱人的焦糖色,她便将炒好的鸡块小心地请入瓦罐,注入清冽的纯净水。
真正的美味在文火慢煨中悄然发生。卢师傅调整火苗至黄豆大小,瓦罐里的汤汁开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吐着鱼眼泡。这种被称作“菊花心”的火候,能让胶原蛋白一点一点析出,却不破坏鸡肉的纤维。午后阳光斜照进厨房时,汤面上浮动的油星渐渐聚成金色的圆环,而汤色则从清亮变得浓郁。
厨师爱“偷窥”食客表情
傍晚时分,第一批瓦罐汤准时出现在取餐窗口。瓦罐鸡汤表面结着薄薄的油膜,用汤匙轻轻破开,便露出底下丝绸般的汤体。常来光顾的老人们说,这汤里有种久违的烟火气,让人想起祖辈煨在煤炉上的炖锅;年轻白领则惊喜于汤中暗藏的层次——初入口是纯粹的鲜,回味时却有淡淡的甘甜在舌尖盘旋。
卢师傅站在明档后面,看着食客们低头喝汤时微微颤动的睫毛,眼角堆起细密的笑纹。她开始琢磨着第二天是继续做像排骨藕汤这样的浓汤还是更换成的略微清淡些的脊骨玉米汤,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
每天16种菜品供选择
将军路街道幸福食堂自开业以来,始终以“用真心做菜,以温情服务”为宗旨,致力于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打造一个营养、实惠、便捷的用餐空间。从菜品品质、亲民定价、老年人优待、环境卫生、人性化服务这五大维度出发,让幸福从舌尖流淌至心间。
菜品丰富多元,每日推出16种菜品供居民们选择,热菜区有糍粑鱼,外焦里嫩,浓香味美,鲜辣爽口;宫保鸡丁,鸡肉鲜嫩,花生香脆,甜辣适中;清炒时蔬,保留了蔬菜的原汁原味,清爽可口。此外,各种畅销的卤味如卤牛肚、卤牛肉、卤仔鸡等,新鲜热卤,供不应求。
普惠定价幸福人人
幸福食堂的午餐晚餐以小份菜形式售卖,新鲜时蔬仅需3元每份,普通荤菜5元每份,1元的米饭可无限续,再来一碗免费的例汤,像这样一荤两素仅需12元的套餐足够成年人体能需求。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可享受每份菜品减一元的优惠。在排队选餐时,设置老年人打餐优先窗口,送餐到座位上等服务。
幸福食堂的员工不仅是服务者,更是“邻里家人”。幸福食堂的负责人王曼介绍道:“我们要求工作人员践行‘三个主动’原则,主动问候、主动搀扶、主动回访,幸福食堂成立的初衷就是‘用真心做菜,以温情服务’,希望我们团队能和居民们像朋友、像家人一样相处。”
文图/周飞 通讯员晏千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