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利琴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余丹老师和孩子们交流。
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 潘利琴 余丹
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不仅能够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奠定坚实基础。以下从班主任的视角,为您梳理幼升小入学准备的关键点。
家长篇
做孩子最温暖的引路人
建议每天用十分钟与孩子聊聊学校的趣事,倾听他们的小发现。周末不妨全家制定“学习能量计划”,比如一起去图书馆借阅绘本,或是用彩色便签记录孩子的成长瞬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快乐音符。
父亲可以成为孩子的“勇气教练”,比如在晨跑时鼓励孩子坚持到底,或通过搭建积木培养抗挫力。母亲则化身“习惯导师”,和孩子一起设计“任务完成勋章表”,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就贴上小贴纸。每周设立“亲子特别日”,爸爸带孩子探索自然,妈妈与孩子共读绘本,让爱的陪伴更有仪式感。
孩子篇
唤醒内心的小太阳
(一)心灵成长的魔法
正向引导激发期待,用积极语言播种向往
家长可主动分享小学有趣的课堂活动以及自己童年的上学趣事,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同时,避免使用“作业多”“会很累”等消极表述,转而用“你会学到很多新本领”“能认识更多好朋友”等积极话语增强孩子的期待感。此外,可通过“成长仪式”和“入学倒计时日历”等仪式化活动,帮助孩子从心理上完成角色转变,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挑战。
沉浸式体验与创意互动,化解焦虑拥抱新环境
环境适应:带孩子参观小学,以“校园寻宝”游戏形式熟悉教室、图书馆等场所;参与学校开放日活动,体验课堂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模拟上课场景,让孩子练习举手发言、整理书本,提前适应小学规则。
情绪管理:设立“成长储蓄罐”,鼓励孩子每天写下对小学的期待或担忧,释放压力;亲子共读《魔法亲亲》等入学主题绘本,讨论角色的心理变化,引导孩子表达感受;通过“心情晴雨表”等游戏,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学会用语言而非哭闹表达不安,逐步将对新环境的焦虑转化为期待。
(二)能力培养的妙招
学习专注力与目标管理
营造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使用“专注计时器”从15分钟开始逐步延长学习时间,通过亲子阅读等活动培养专注力。
采用任务分解法,将学习任务拆分为小目标,通过小目标的完成增强孩子自信心与成就感。
学习规范与执行能力
家长示范和手把手指导,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握笔、写字姿势,从书写姓名开始逐步提高工整度。通过日常任务锻炼执行力,如让孩子记录家庭购物清单、整理书籍,培养听懂并完成简单学习任务的能力。
生活自理与时间管理
培养自理技能,如独立穿脱衣服、系鞋带,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自理能力。制定可视化作息时间表,教导孩子认识钟表,明确起床、上学等时间节点,培养时间观念。
(三)社交与情绪管理:助力孩子融入集体
社交能力培养
多带孩子参与社区亲子活动、儿童兴趣班等社交场合,鼓励其主动与他人交往,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引导孩子在玩耍时主动分享玩具、零食,以此培养合作意识与社交亲和力。
规则意识与情绪引导
制定明确的家庭规则,如“别人讲话时认真倾听”“遵守公共秩序”,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对遵守规则的行为及时肯定奖励;对违规行为耐心教育,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
当孩子遇到矛盾或挫折时,引导其用语言表达感受。同时,教导孩子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立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校篇
打造充满爱的成长乐园
教师团队的精心准备
每年八月,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都会组织教师参加“幼小衔接特训营”,邀请幼教专家指导如何用游戏化教学让课堂更有趣。比如在教拼音时,语文教师会编排拼音操,让孩子在律动中记住字母形状;数学课堂则设计“超市购物”模拟游戏,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
班级环境的温馨创设
教室布置上,学校用淡蓝色和米黄色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图书角布置成“故事小火车”,每个月更换不同主题的绘本。特别设置“成长树”展示区,孩子的每一幅画、每一次进步都能在这里找到专属位置。开学第一天,每位孩子都会收到班主任手绘的“入学护照”,集满课堂表现印章可以兑换神秘小礼物。
家校共育的贴心举措
开学前,学校会开展“家校面对面”活动,通过沙盘游戏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建立“班级成长日记”,每天记录孩子们的精彩瞬间,通过微信群与家长分享。每月举办“家长课堂”,邀请家长来校授课,让孩子们感受不同职业的魅力。
一年级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起点。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温暖的家校共育中,自信迈出求学路上第一步。
□ 人物简介
潘利琴: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先后荣获武汉市十佳班主任、武汉市百名优秀班主任、武汉市优秀班主任等称号,并受聘为湖北省家校共育与师德专题研修班授课专家,所带中队获评全国动感中队。
余丹:武汉市常青树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先后荣获武汉市十佳班主任提名奖、武汉市百优班主任和江汉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等称号,获武汉市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观融入课程教学微课评比一等奖、武汉市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二等奖,所带班级多次获评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