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翻旧账不记仇 主动和解慧无穷

钻石婚夫妇分享爱情“秘笈”

武汉晚报 2025年04月08日

    周刚强夫妇在家中。

    周刚强夫妇今年拍摄的钻石婚纪念照。

    周刚强一家2000年拍摄的全家福。

    在东西湖区金银湖街道万科高尔夫城市花园,住着一对钻石婚(婚龄60年)夫妻——85岁的周刚强和86岁的杜慧琼。

    他们相识于1962年,1964年5月16日“武汉解放纪念日”这天结为连理。

    六十多年风雨同舟,他们的婚姻依然坚固如初,因为他们一直揣着本爱情“秘笈”。

    两年“考察”奠定感情基础

    1962年的武汉,小年轻周刚强在武汉供电局工作,杜慧琼则在中原机械厂上班。在那个年代,这两个都是令人羡慕的好单位,两位年轻人也都是各自单位的优秀人才。“当时给我们介绍对象的人很多。”周刚强回忆道,“但我们选择了彼此。”

    没有一见钟情的浪漫,有的是长达两年的相互“考察”和深入了解。那个年代的恋爱简单而纯粹,他们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去公园散步,偶尔看场电影,在平淡的相处中逐渐走进对方的心。

    周刚强至今记得,杜慧琼性格低调内敛,连婚礼都没有通知自己单位的同事,只是由他邀请了供电局的领导和同事参加。单位送了两条毛巾作为贺礼,成为他们朴素婚礼的见证。

    这种谨慎而认真的态度,或许正是他们婚姻长久的秘诀。

    婚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夫妻俩先后迎来了两个女儿,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周刚强一直希望能有个儿子。在他的坚持下,他们终于迎来了儿子的诞生。“儿子的出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杜慧琼工作上的进步。”周刚强坦言。

    杜慧琼为家庭牺牲了部分事业发展,而周刚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承担家庭责任。这是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的一次碰撞。

    一次“离家出走”背后的智慧

    即使是六十年的钻石婚夫妻,也难免会有摩擦和争执。

    周刚强夫妇与许多长久婚姻的夫妻一样,大多时候会“选择性避让”,事后不再提及。但有一次,两人都没让步,导致杜慧琼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前往上海大女儿家“诉苦”。

    “那次也不能全怪我!”周刚强回忆道,“以前家里的饭菜都是我来弄。那次她已经退休,而我还在上班。回家看到菜没择、饭没煮,不免有些上火,就说了她几句。”没想到平时温和的妻子这次反应相当激烈。

    面对这种情况,周刚强没有固执己见,赶赴上海把妻子接回了家。

    “就当没有发生什么事。”他这样描述他们的和解方式。即使杜慧琼后来写了一封长信指责他,他也选择“一气之下烧了”,然后让事情过去。

    当被问及这次冲突发生的具体年份时,杜慧琼已经记不清了。

    “看来,她也没有太放心上。”周刚强笑着说。这种处理矛盾的方式——不翻旧账、不记仇、主动和解,正是他们婚姻保鲜的智慧所在。

    孝顺和睦的家风代代相传

    如今,年过八旬的周刚强夫妇身体大不如前,但儿女们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大女儿虽然住得远,但只要父母住院,“肯定第一时间赶回来”;二女儿在医院工作,是父母的“医疗保障”;儿子则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表达爱——有空就来看望,把冰箱塞得满满当当。

    更让老两口欣慰的是,孙辈们也继承了孝顺的家风。大外孙女为外公外婆每人写了一条个人感受发到网上,其中写到外婆时,说“喜欢家家比喜欢妈妈多一些”。这句评价虽然让自己妈妈吃了好几坛醋,但透露出这个家庭代际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周刚强夫妇用六十年的婚姻生活,为子孙树立了榜样:婚姻不是一时的激情,而是一生的承诺。

    周刚强说:“六十年来,我们也有过磕磕绊绊,但从来没有想过分开。”杜慧琼则补充道:“习惯了彼此的存在,就像习惯了呼吸一样自然。”

    这或许,就是这对八旬夫妻送给所有渴望真爱的人们最珍贵的钻石婚礼物。    

    文图/周飞

    ■ 本报诚邀金婚银婚夫妇讲述爱的故事

    执手半生,爱意如初。您的故事,温暖全城!

    金婚(50年)、银婚(25年)不仅是岁月的见证,更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坚守。武汉晚报现面向全城征集金婚、银婚夫妻的暖心故事,挖掘平凡生活中的不凡深情,传递家庭文明新风尚。

    征集对象为金婚、银婚夫妻,现居武汉市,身体健康。有意参与者请拨打电话85753995预约。或者关注“长江日报社区行”公众号,点击菜单栏【金婚征集】,或将相关资料发送至whwb2025@163.com,邮件标题注明“金婚银婚故事”,本报安排记者上门采访。

    感人故事将通过武汉晚报及新媒体矩阵等渠道刊发推送,并有特制礼品相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