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8日是第21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新华社发

游客在广东茂名采摘荔枝。
春天欣赏花海,夏天沐浴阳光,秋天尝尽瓜果,冬天享受美食,三餐四季,稀松平常的美好,却是一部分人的噩梦,避之不及。轻则打喷嚏、流鼻涕,重则引发哮喘、大面积皮疹,甚至会窒息、休克,处理不及时还会危及性命。过敏,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实际上有着足以颠覆我们生活的能力,将越来越多的人困在“罩子”里。
据世界过敏组织(WAO)统计,过去30年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至少增加了3倍,目前全球总患病率达22%。过敏,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21世纪重点防治的三大疾病之一。
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严重过敏反应:可预防的威胁”。一起来探究过敏,看看过敏到底离我们有多近?
30%—40%的国人过敏
虽是轻症但不可掉以轻心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过敏(变态反应)科主任、主任医师汪慧英的门诊,因为过敏前往的患者络绎不绝。
“前段时间,只要我跑步流汗,身上就会出现风团,浑身痒。人家都说我过敏了,可我是一名体育老师,不得不运动流汗啊。”
“我现在闻不得烟味,一闻二手烟,口角立马有红斑,有时候还有渗液。这也太丢脸了,害得我找各种理由推掉了好多饭局。”
“我可能对杭州的环境不适应,待在杭州,每年都湿疹,尤其是梅雨季。上半年在洛杉矶待了2个月,一点事情没有,我还以为自己好了。这不回来又赶上了杭州的梅雨天,湿疹再一次发作,全身都有,痒得不行。”
……
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汪慧英习以为常,“我国30%—40%的人群受到过敏的困扰。这个数字可不少,足以说明过敏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过敏是一种人体免疫缺陷,过敏原刺激过敏体质人群,身体产生过度的应激反应,导致过敏症状产生。事实上,这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过程。
过敏类型最常见的有呼吸道过敏,包括了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皮肤过敏,例如湿疹、荨麻疹等;消化道过敏,例如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病等。还有比较小众的眼部过敏,比如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会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和免疫力较低也有关系,所以“一老一少”更容易过敏。另外,有过敏家族史的人也更容易发生过敏。“虽然过敏是轻症,死亡率也很低,但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危及性命。”
过敏原五花八门
很多过敏是“作”出来的
过敏离不开过敏原。
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接触的任何事物对于某一部分人来说,都能成为过敏原。
目前,8大类170多种食物已经被证实可以导致过敏,常见的有牛奶、鸡蛋、花生、坚果、有壳海鲜、大豆、小麦等;空气中的尘螨、宠物皮毛、花粉、真菌、二手烟、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性颗粒物等也会导致过敏;另外还有药品、紫外线等。
“排在前三位的过敏原,过敏人群最庞大的是尘螨、花粉和海鲜。”汪慧英说。一些患者还会分享自己冷门的过敏原:冷空气、塑料、特殊气味、金属,甚至是异性的体液……
有企业老板因为金属过敏,除了不佩戴任何首饰外,还将眼之所及的金属物件全部换掉,像门把手;有家庭主妇对甲醛过敏,只要闻到就恶心、胸闷,甚至晕厥,便换了好几套房子,从新房换到老破小;也有余姚大姐对米饭过敏,常年以杂豆为主食;甚至有一名老师喝水都过敏……
汪慧英在门诊中常常被问及:我之前不过敏,为什么现在突然过敏了?
“因为人的机体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各种免疫状态也在不断变化。我们人的机体会慢慢老化,生活、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导致人的系统、状态发生改变。”她解释,这是免疫学的一个发生机制,通过一定状态下机体的免疫环境、免疫状态的改变,导致原来无害的物质突然发生自体的过度反应,便发生了过敏。
在她看来,如今过敏人群的增多,很多都是“作”出来的,不良的生活方式让过敏乘虚而入。“尤其是喜欢大鱼大肉和冷饮的年轻人,学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情绪不稳,又爱熬夜,免疫系统得不到休息,身体防线全线崩溃,只要接触过敏原,身体就会发出警报。”汪慧英认为,过敏是身体异常发出的最早警报,务必重视。
【相关】
与西方国家不同
中国人水果过敏最为常见
据说,一个五仁月饼可以横扫一整个欧美大陆。
在欧美小孩的生日派对上,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蛋糕标签:“无坚果、无麸质、无乳糖、无蛋、无大豆、无玉米……”
虽然过去很多人觉得“过敏是洋人病”,但中国本土的过敏发病率已经不容忽视。
谈到过敏的时候,现在认知比较多的还是尘螨、宠物、蒿草、牛奶、海鲜过敏,但在具体的过敏原的调查里,水果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过敏原了。
2023年9月,陕西省榆林市开展了一项基于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很有参考价值——女性和城市居民的过敏率显著升高,且最常见的自报告食物过敏原是水果,其次是水产品、种子/坚果和牛奶。
这项研究报告了中国北方人群的食物过敏特征,发现食物过敏原的分布与西方国家不同,那就是——水果过敏最为常见。
水果过敏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水果本身所含的蛋白质,二是花粉、乳胶等其他物质与水果蛋白的交叉过敏反应。
交叉过敏反应就是——你对花粉过敏,身体就可能把某些水果里的天然蛋白也当成“敌人”。例如,对桦树花粉过敏的人,对苹果、梨、桃等水果也可能会产生过敏症状。
北方,尤其是华北、东北、西北,是花粉过敏的重灾区。其中北京、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兰州等地春季花粉浓度可达南方城市数倍。
相比之下,南方多雨湿润,草本植物多,虽然也有花粉过敏,但“干燥、风大+树木高致敏”的北方组合更容易造就庞大的花粉过敏人群。
结果就是:很多北方人还没发现自己对花粉过敏,就已经在吃水果时中招了。
综合新华社、科普中国、《健康时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