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喜欢将多种饮品倒入冰杯形成“冰饮组合”。
今夏持续高温,年轻人捧火了冰杯。记者在一些大型商超、连锁便利店看到,一只只冰杯在冰柜中稳居C位,爱玩酷的年轻人将“饮料+冰杯”进行各种组合。同时,记者从武汉市中心医院获悉,近期接诊不少闹肚子的年轻人,几乎都有“饮冰”史。
25日,该院中医科黄芳副主任医师表示,“骤冷”伤脾胃,炎夏降温宜“缓”不宜“急”,多喝些温热饮品排汗散热,才符合夏季“使气得泄”的养生之道。
热浪引爆“冰生意”
年轻人一头扎进冰杯
热浪引爆“冰生意”,近日某大型超市因将2公斤“特殊工艺”冰块卖到22.8元登上热搜。《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品类连续两年消费增长超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耗48杯。近日,记者在江岸区一家24小时便利店看到,冰柜中有多个品牌的冰杯,塑料杯中是一粒粒方糖大小的食用冰块,规格为180克、220克不等,价格3元至5元不等。
“‘冰杯+饮料’成了很多年轻人购买的标配。”一家超市店员称。当天下午,记者看到这里时有年轻人顶着烈日进来“成组”购买。在几大外卖平台,“冰杯送到家”也颇受年轻人欢迎。
炎夏饮冰如“烙铁淬火”
脾阳受损加重湿气
一边是“饮冰”的快乐,另一边也有不少人闹起了肚子。黄芳副主任医师表示,今夏时有接诊腹胀、腹痛、腹泻的年轻患者,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而是胃肠功能失调,中医称之为脾胃病。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夏天要养好脾胃阳气。同时,夏季人体阳气浮于体表,毛孔开泄以散热排汗,达到“使气得泄”的功效。黄芳副主任医师介绍,“使气得泄”是夏季养生的核心原则之一,强调通过阳气宣发、毛孔开放来实现体内气机通畅,为秋季收敛储备能量。但是,如果此时食入冰块等极寒之物,就好像往烧红的烙铁上浇冷水,这样的“淬火”行为会猛烈遏制阳气运行。
黄芳表示,当脾胃阳气受损,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就会形成或加重脾虚湿盛的体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湿气越来越重。等到了秋冬季节或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诱发关节疼痛、鼻炎、咳嗽、痛经等寒性疾病。
黄芳提醒,其实温开水是夏日生活中的最佳饮品,如果喝不惯无色无味白开水,可泡一些绿茶、菊花茶、金银花茶、薄荷茶等,以解暑生津,也可煮点酸梅汤、绿豆汤,趁温热时饮用。如果实在想喝点冰的,就要避免大量冰饮瞬间涌入胃中,更不宜空腹饮用,最好做到小口慢饮,才能做到“凉而不伤”。
记者罗兰 通讯员刘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