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山是活的。
它卧在武昌城里,头枕长江,尾扫闹市,蜿蜒如伏蛇。山不高,却自有韵致。春来时,草木葱茏,山樱、桃李次第绽放,香气浮动。游人三三两两,或驻足赏花,或拍照留念,更多的则是本地人,携家带口,铺一张布单,摆几样吃食,闲坐说笑,自在如归。偶有老者立于开阔处,缓缓舒展筋骨,一招一式,如蛇行草间,柔中带韧。夏至时,浓荫匝地,蝉鸣如雨,山风穿林而过,带着几分江水的湿气,为行人送来阵阵清凉。秋深时,枫叶如火,银杏铺金,山石间点缀着斑斓色彩,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冬来时,薄雪覆顶,山色空蒙,偶有寒鸦掠过,在寂静中划出一道墨痕。
凭栏远眺,长江如练,自天际奔涌而来。对岸龟山默然,与蛇山隔江相望,恰似一场千年未竟的对话。江上多了钢铁长虹——长江大桥横跨波涛,车流如织,让“天堑变通途”的宏愿成了眼前实景。江面上,货轮穿梭,远方的船影渐渐融入水天相接处。
黄昏渐至,灯火初上。大桥化作金链,江面浮光跃金,整座城如缀满星子的锦缎,铺展在夜色里。桥下江轮鸣笛,声音浑厚,逆着风溯流而上,与市井的喧嚷交织成一片。高楼大厦的霓虹次第亮起,倒映在江水中,随波荡漾,宛如流动的星河。远处传来音乐声,欢快的节奏与江涛应和,演绎着城市的活力。
下山时,山脚已浸在暮色中。巷口支着几副吃食摊子,热干面的芝麻香、豆皮的焦脆气,混着莲藕排骨汤的醇厚,勾人驻足。摊主们手脚麻利,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翻动着锅铲。食客们或站或坐,捧着碗大快朵颐,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台阶上,几个孩子比赛放纸鸢,彩色的影子在渐暗的天幕上摇摇晃晃。卖纸鸢的老人坐在小马扎上,眯眼望着,喃喃道:“飞得高,线要抓牢哦。”
夜色渐深,明月悄然升起,悬在蛇山顶上。月光如水,将山体镀上一层银辉。此时的蛇山更显静谧,仿佛真的化身为一条沉睡的巨蛇。山间小径上,偶有夜归的行人,脚步声惊起几只宿鸟。江风拂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在诉说古老的故事。
山不言,却与这城、这人,早已血脉相连。千百年来,它见证着武昌城的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
月光下的蛇山,仿佛有了生命。它的每一块石头都在呼吸,每一棵树都在低语。这座山不高却充满灵性,用它独特的方式,诉说着武汉这座城市的故事,见证着长江之滨的岁月流转。
作者:朱利竹(61岁)
武昌区首义路街道千家街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