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火车票开票即候补 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

将开行“歌迷专列”“球迷专列”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19日

    网友纷纷表示,“看完演唱会还能坐夜间动车回家!”“太方便了!”。

    近日,球迷乘坐杭台高铁前往台州,观看“浙BA”比赛。

    新华社发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自9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为期12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2.19亿人次,10月1日为客流最高峰日。这个假期,国内将迎来新一轮“出游热”。9月16日,中国铁路开放9月30日火车票购买入口,不少网友纷纷晒出截图,称“开票即候补”,“12306抢票”话题也冲上热搜,引发热议。

    【加开】

    客流集中方向增加临客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合并放假8天,预计旅游、探亲、学生客流等出行需求交织叠加,铁路客流呈现总量大、首尾时段高度集中和“首尾长途多、中间中短途多”的特点,部分区间和时段客流高度集中。

    国庆中秋假期旅客出行增长明显,客流高度集中,部分地区和时段运能可能出现需求“扎堆”、车票紧张加剧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出发、到达时间更为适宜、全程旅行时间更短的列车,通常成为旅客首选,可能会瞬间售罄。同时,旅客选择一些长途列车的短途区间车票时,由于车票优先满足长途旅客,也可能显示该车次的短途车票无票。

    为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假日购票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将对12306大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在客流集中方向及时安排加开临时旅客列车或夜间高铁,最大限度增加运力供给。同时,优化售票策略,根据客流需求变化动态调整票额投放,兼顾长途和短途旅客需求,在长途票额充足时,会自动分时段将部分票额转移到沿途各站,所有新增票额将优先配售给已提交候补购票订单的旅客,保障旅客假日出行。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铁路将实行高峰运行图,日均计划开行旅客列车约1.3万列。9月29日至10月2日、10月7日至10月9日高峰时段,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安排开行夜间高铁。在主要城市间特别是进京、进沪、进穗等方向安排普速旅客列车满编组运行。在北京、太原至粤港桂云方向,上海至粤港方向,北京、上海至川贵方向安排加开高铁动卧。

    【定制】

    开行“歌迷专列”“球迷专列”

    近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大型演唱会集中返程需求,连续增开多趟“歌迷专列”精准服务跨城观演旅客群体。网友纷纷表示,“看完演唱会还能坐夜间动车回家!”“太方便了!”

    9月以来,西南地区接连上演多场热门演唱会。对此,铁路部门推出“跨省观演、精准加开、深夜返程”的服务模式,以高效灵活的组织,助力歌迷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

    铁路部门于9月15日凌晨加开7趟列车,覆盖多个热门方向:贵阳北至重庆北2趟、贵阳北至成都东2趟,同时兼顾深圳北、昆明、南宁东等方向各1趟,全力承接各地观演返程客流。

    9月22日凌晨加开的2趟重庆西至成都东列车,人气爆棚。其中,9月8日预售的G8668次重庆西至成都东车票已售罄,足见这趟“歌迷专列”对旅客的强大吸引力。

    为了让歌迷在夜间旅途中感受到舒适与温馨,值乘的贵阳客运段精心打造多项特色服务。

    深夜餐吧不打烊,列车工作人员准备了多种风味餐食,满足各地旅客的不同口味需求;同时,进一步加大车厢巡查力度,做好主动问询和到站提醒服务,确保旅客出行安全。

    此外,工作人员还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蒸汽眼罩、助眠热饮等,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用细致服务守护旅客的夜间旅途。

    此外,铁路部门通过运行广深港高铁和中老、中蒙、中俄、中越国际旅客列车助力“跨境游”;安排开行“熊猫专列”“潇湘号”等特色旅游列车,在旅游热点城市间加开旅客列车,服务“高铁+”经济,激活消费潜能;保持普速列车开行规模,持续开好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旅客列车,方便沿线群众出行。

    【建议】

    充分用好候补购票功能

    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建议,针对假日铁路车票紧张的情况,旅客朋友可结合自身实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开客流高峰日,错峰出行,选择相对非紧张时段、非热门车次的车票;充分用好铁路12306候补购票功能,最大限度使用60个“日期+车次”的购票组合,选择的组合越多,候补成功率越高;在直达车票售罄的情况下,可根据铁路12306推荐的最优方案,采用同车接续、中转换乘等方式购票出行;符合条件的学生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学生预约购票服务”专区购买学生优惠票,在开车前第20天至第17天提前填报预约需求。

    铁路12306将丰富信息服务内容,继续提供线上线下的行程信息提示服务;动态增加12306客服座席,提升响应能力,及时为旅客答疑解惑;加强老年旅客和脱网人群服务,保留人工售票窗口和现金服务,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做好引导咨询。

    综合央视财经、《北京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