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内涵正从“养”向“养享并重”转型

中国式养老绘就最美“夕阳红”

武汉晚报 2025年09月19日

    上海社区居民在“全国科普月”活动现场体验智慧养老设施。

    市民在兰州市城关区盘旋路口的一处公园内休闲。

    新华社发

    截至2024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近10.73亿人,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6万个,养老床位合计799.3万张,参加“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累计超700万人次……新时代以来,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最新】

    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质量持续提升

    “老伴两次意外受伤,多亏‘河西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策,两次都拿到了保险公司赔付的3000多元医疗费和住院津贴。”家住天津市河西区的72岁老人陈平说。

    为降低老年人因意外伤害带来的损失,自2020年起,河西区每年拿出专项财政资金,为辖区内约30万老年人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最高可赔付15000元。截至去年底,累计赔付3119件,赔付金额502万元。

    河西区惠老政策并非个例。近年来,我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体系愈加完善。

    截至2024年末,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人,占总人口的15.6%,规模和占比再创历史新高。按国际有关标准,我国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面对高龄、失能、空巢、残疾等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照护服务需求,推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任务紧迫而艰巨。

    近年来,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制定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明确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三大类16项服务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明确提出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

    截至去年底,我国近16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3200余万人,个人养老金产品共1000多款,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完善;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为65.7%,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累计支持22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刚需正在得到有效满足。

    与此同时,随着受教育水平提升和经济状况改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已不停留于简单生活照料,养老服务内涵正从“养”向“养享并重”转型。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6万个,床位291.5万张;近年来,全国共建成约8.6万个老年助餐点;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约1.4亿人次健康管理服务。

    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方式与培育机制不断健全。截至2024年末,全国高校共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770余个,中职、高职相关专业布点3300余个;出台政策文件,全面推行以养老护理员为重点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探索建立养老服务师职业资格制度,建立“拴心留人”制度机制。

    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出台政策推进老年阅读工作,鼓励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有线电视收视服务;截至去年底,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4.1万门(个)课程资源,累计提供学习支持服务1.7亿人次。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我国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一个更加成熟完善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为亿万老年人绘就出最美“夕阳红”。

    【链接】

    检察机关助力老年人、残疾人“有爱无碍”

    出行、就医挂号……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障碍”怎么办?9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发布一批无障碍和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从中可见多地检察机关助力“无障碍”建设的不懈努力。

    老人挂号只能上网“抢”?

    2024年5月,广东深圳检察机关接到线索反映,当地大部分医疗机构未提供电话预约等多渠道挂号方式,挂号平台及自助挂号机也未实现无障碍功能,致使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及存在视力障碍的老年人与残疾人无法及时、独立、便捷就医,医疗机构未按有关要求为老年人、残疾人预留专门现场号源。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结合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为残疾人、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立案调查后,通过召开听证会等方式了解这一情况对公共利益造成的损害,并于同年7月向当地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

    除了就医挂号,一些老年人、残疾人常用的社会服务也存在无法满足无障碍需求的情况。

    2024年,有线索反映,陕西社会保险、陕西医保的APP不符合国家信息无障碍标准。陕西检察机关通过邀请第三方机构测评和残疾人体验等方式,确定了无障碍服务存在的问题。经过检察机关督促推动,相关APP运营机构和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不仅及时完成了无障碍服务升级,还对同类便民APP都进行了优化。

    无障碍设施拖延改造?

    按照有关法律和标准规范,公园等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应该充分考虑到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需求。

    在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双月湖湿地公园的提升改造过程中,公园各入口及景点间、错层台阶处均未按照有关规范设计、施工,相关无障碍设施缺失,导致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能活动的范围很小。

    “我们2023年6月向住建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后,持续跟进调查,发现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性整改。”罗庄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房立静说,2024年7月,检察机关依法向罗庄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法院判决确认区住建局怠于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行为违法。诉讼期间,罗庄区住建局制定了整改方案并完成施工,制约残疾人、老年人顺畅游园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无障碍和适老化环境建设,事关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生活质量。切实推进和优化无障碍和适老化环境建设,既需要有关方面主动掌握和落实法律法规要求,更需要检察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强化外部监督和动态监管,让“有爱无碍”成为全社会共同奋斗的目标。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