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敬老月”六大活动共建老年友好社会

武汉晚报 2025年10月29日

    倡导代际和顺、家庭幸福。

    倡导开心生活、高质量晚年。

    倡导暖心助老、社会和谐。

    倡导老有所为、发光发热。

    今天是重阳节,27日,民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0月10日至31日是我国第16个全国“敬老月”,今年的主题是“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敬老月期间各地重点开展六方面活动。

    【要点】

    “敬老月”成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品牌

    一是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活动。

    推动各地集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进机关、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为老服务机构,不断扩大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覆盖面。开展孝亲敬老文艺作品展览展示、展演展播,组织开展“敬老月”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宣传热潮。

    二是开展走访慰问和关爱帮扶老年人活动。

    依托“探访关爱”等基本养老服务项目,重点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送温暖、解难事、办实事。深化青年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和巾帼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开展“情暖老兵”公益活动、“朝夕相伴”数字助老活动、广电惠民服务提升“金秋行动”等。

    三是开展老年用品和服务项目宣传推广活动。

    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目前正在开展试点工作。开展养老机构开放日、免费试住等活动。鼓励各地增开银发旅游专列,举办孝亲敬老购物节等。结合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支持举办各类养老服务领域博览会、展销会,推出老年健康、旅居康养、康复辅具等高质量老年用品和服务项目。

    四是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活动。

    深入开展口腔健康、营养改善、心理关爱、痴呆防治和听力健康等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普及老年健康知识,深入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

    五是开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活动。

    发挥各地老年大学、老年人体育协会作用,开展广场舞、健步走、歌咏、阅读、书画、摄影等文体活动。举办“九九重阳”全民科学健身银龄活力运动会。鼓励各地在“重阳节”免费向老年人开放体育场馆、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六是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护航活动。

    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持续开展打击治理涉老诈骗工作,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普法宣传,提升老年人依法维权和识骗防骗能力。持续整治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涉老侵权乱象。加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教育。

    据了解,全国老龄委从2010年起,每年在“重阳节”当月围绕不同主题开展“敬老月”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策部署,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尊老敬老良好社会氛围,让广大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16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活动,惠及亿万老年人,“敬老月”已经成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品牌。

    【相关】

    重阳节的由来及历史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其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季秋纪》记载的秋收祭祀活动,汉代文献已提及相关节俗,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并延续至今,明代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描述了岁岁重阳的自然规律及尊老爱老的美德。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是一个极为重视孝道的民族,倡导百善孝为先。“九九”谐音“久久”,既寄寓着对生命长久、岁月绵长的美好祈愿,更承载着华夏儿女“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深厚情怀,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1989年,国家将重阳节定为“中国老人节”。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其作为老年节的法律地位并赋予尊老敬老内涵,重阳节成为了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链接】

    那些古诗词中的重阳节

    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序文中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看到秋菊与浊酒(醪),重阳节很重要的两大元素就齐备了。

    “秋菊、持醪”。除了赏菊饮酒,从王维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亦可知登高、佩茱萸也是重阳节的重头戏。九月九登高的习俗大概萌芽于汉代。其缘由大致有三:

    一是登高消灾远祸的祈福;二是古人对山岳的崇拜;三是重阳在季节上临近秋冬交接,人们登高野游“辞青”与阳春三月的“踏青”迎春相对应。

    古人重阳登高,实际上更像是秋游。不单爬山,还要观赏山上的秋叶野花,并饮酒吃肉,尽兴而归。

    孟浩然在《秋登兰山寄张五》也写到“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足见古代重阳节登高秋游之况味。

    登高、赏菊、宴饮、秋游、佩插茱萸、敬老祝寿……这些习俗在不断传承延续中,变得愈发热闹丰蕴。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祝您节日愉快!

    综合新华社、央视、中新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