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学不到的一堂课

武汉晚报 2025年10月29日

    那一年,还未等到参加高考,我去了潜江的广阔天地。

    生产队队长是位聂姓的忠厚中年人,可能出于同情我们远离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中,在繁忙的双抢季节时,他时常叮嘱他的兄弟多多帮助我们这些学生。为了增加收入,生产队曾开办了一个烧砖的窑。见我积极报名,聂队长便让他的兄弟中习与我结伴。

    烧窑最辛苦的是将一桶一桶水从池塘里挑着爬上窑顶,给烧好的砖降温。一桶水从池塘里挑上来,走上平路都有点吃力,爬上窑顶陡坡,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大考验。一担、两担……第十担,我已气喘吁吁,一不小心,脚踩上湿漉漉的泥土,身体一歪,连人带桶从窑顶滚了下来。中习慌慌张张跑过来,将我搀扶起来。中习埋怨,如果你出了意外,我们会内疚一辈子!

    他眼睛里泛出了泪水,搀扶着我再也不让我挑水。我伸了伸腰,走了几步,觉得问题不大,不顾中习和周边人好心劝说,解释说为什么同样的担子,走一样的路,你们稳稳当当不摔跤,可我不行,这有个过程嘛!就像一岁刚学走路的孩子,不摔几跤怎么会走路呢?歇了会,我仍坚持和他们一样,到天黑才收工。晚上回到房里,直到这个时候才感觉到肩头红肿,火辣辣地疼痛,好半天睡不着。中习这时来到我的床边,一边用冷毛巾敷我红肿的肩膀,一边叮嘱再不能挑担子了。我笑了笑,挑担子是基本功,干什么都离不开,这一关必须过,咬咬牙,会挺过来的!

    如果说挑担子是在农村过的第一关,那么每年的栽秧割谷双抢季节,也是必须要过的考验关。一年中炎热的时间,刚天亮的田野里,清风拂面,树叶婆娑,虫鸣蛙叫,空中裹挟着一丝丝甘甜,沁人心脾。稻田纵横交错,整齐有序。忙着收割的人们,娴熟、轻盈富有节奏感,仿佛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习寸步不离跟在我身边,他反复纠正我手持镰刀的动作,不时帮助我多割一两蔸,尽量让我与他收割的速度保持一致。在他的帮助与鼓励下,我渐渐熟悉了左手握住稻谷的秆部,大概秆部一半的位置,右手持镰刀,刃口对禾秆用力一拉,镰刀顺着稻秆划下来。旁边放好一根禾秆用于绑稻谷,将割好的稻谷放在禾秆左手上,再接着搂上七八蔸稻谷,然后用右手把禾秆向右一转,形成一个禾匝整整齐齐摆放在田埂旁边。这收割蛮有学问,腰弯得太高,容易腰疼、腿麻;如果腰弯得太低,不易移动,而且臀部会疼痛,速度比别人慢得多。你只要脚后跟贴着臀部,身体向前倾,既快又省力。看着我渐渐掌握了收割的技巧,中习竖起大拇指连连夸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陈超华(78岁) 

    江岸区后湖街道岱家山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