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位于武汉经开区纱帽大道的博雷顿武汉基地正式投产。在这条汇聚多个百亿级重点项目的大道上,又一个企业“国内最大生产基地”揭开面纱。
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完成主体工程,博雷顿武汉基地从开工到投产仅用1年,远超行业平均速度。
在基地落成暨首批产品下线活动上,博雷顿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方明专门为武汉超快“进度条”点赞,也对武汉供应链优势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充满信心。
13份合规性证明3天办好
去年12月5日,在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管理办公室,博雷顿科技股份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专程送来锦旗,对园区主动服务、高效代办企业合规性证明表示感谢。
“为加快集团上市进程,急需在12月上旬办齐市场监管、税务、卫健等13家职能部门的行政合规证明。”当年11月下旬,博雷顿相关负责人刘星宇向园区反映,集团计划于年底启动上市程序,需要提供武汉项目公司的有效合规文件,希望园区能够支持协助。
了解企业需求后,园区企业服务部第一时间响应,采取“专人代跑代办”的方式,主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区内外13家部门合规性证明办理。
“这一速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企业武汉项目现场负责人张杰表示园区高效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集团上市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也让企业后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生产经营中。
博雷顿武汉基地项目经理张杰向记者介绍,从项目签约到进场施工,武汉经开区相关部门为基地开通“绿色通道”,去年6月15日,项目用地证、工规证、施工许可证等实现“五证齐发”一日办结,为工程建设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其实,早在博雷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经开区签约后,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下文简称“智汽园”)就立即组建了“帮办专班”。智汽园办公室副主任韩军介绍,去年9月,园区就专门成立了企业服务部,“网格化”对接,让更多像博雷顿一样的企业“办事不出园区”,高效“一事联办”。
周边零部件企业
有望成为配套供应商
“随着博雷顿新能源工程车产品品类和数量的增加,就近配套的需求无疑也会增加。”韩军告诉记者,园区更聚焦企业的全周期服务。目前,正在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博雷顿和零部件企业进行对接。
陈方明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看中武汉有一个很大原因是基于武汉的供应链优势。
“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降本增效,近地化配套是我们需要的”,陈方明说,武汉作为汽车工业大市,有不少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未来,我们也希望供应链可以本土化、属地化”。
陈方明进一步解释,新能源工程机械在三电系统(电动机、动力电池、电控系统)上,和新能源汽车有很多相同之处,电动装载机有70%左右的零部件跟乘用车的零部件可以通用,只需解决方案上要进一步的优化。在这一方面,武汉极具优势。
目前,园区正积极对接既有的供应链企业。同时,也计划通过招商引进和集聚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实现就近配套,帮助博雷顿等整车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加速发展。
韩军说,博雷顿投产后也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园区牵线搭桥搭建平台,提升和培育本地企业的工程机械零部件的供应能力。他表示,园区将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集聚发展。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创新航、福迪汽车、开特电子等都有望成为博雷顿的供应商。
记者徐丹 通讯员孙亚云 胡建平
链接>>>
武汉已具备多种新能源车型生产能力
除刚落户的博雷顿新能源工程车生产基地外,此前,武汉在稳住燃油车基本盘的基础上,已具备多种新能源车型生产能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仅武汉经开区就在加速释放八大新能源整车项目产能,并提出力争今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40万辆目标。
目前,武汉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包括如下:东风岚图、吉利路特斯、猛士科技均为纯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东风本田、上汽通用、神龙汽车、东风乘用车、东风云峰都具备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等多种车型柔性混合生产能力。同时,东风乘用车还具备氢能汽车生产能力。
武汉具备生产新能源客车的能力,在氢能源车领域,武汉客车制造公司、武汉开沃汽车制造公司和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公司等企业具备氢能汽车生产能力。武客和武汉开沃的氢能源公交车已交付使用,行驶在武汉街头。其中,武汉客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是武汉市唯一的新能源客车制造生产企业,除纯电动客车外,去年,该企业又向武钢交付了首批氢能源汽车,为武钢厂区职工提供通勤保障服务,据报道,车辆满工况状态下续航里程可达400公里以上。
武汉还具备生产新能源专用车的能力。位于东西湖区的武汉汉福专用车有限公司,专注环保类专用车辆、湖河淤泥和城市污泥处理等专用车辆及设备。位于黄陂区的程力重工生产纯电动洗扫车。武客还生产纯电动环卫车。
湖北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特聘专家雷洪钧介绍,从新能源车品类来看,武汉位居全国前列;从新能源车品牌、车型更新迭代速度来看,武汉也显示出了雄心。雷洪钧也指出,除了品类丰富,要在新能源车赛道竞逐,武汉还需大力打造品牌影响力、完善配套能力,形成产业链优势,同时,加大产销量,快速形成产业规模优势。
记者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