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怎样才能成为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亲子教育博主高晓靖建议家长少说、多做,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要将教育全部“外包”给学校和社会。
“在孩子的世界里,每一个‘问号’都是探索的起点。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和‘为什么’,作为父母,我们最好再多提一个问题。”高晓靖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一位母亲,自四年前开始在网络上分享她的育儿心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目前,她自费创办了公益读书会,分享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和孩子交流时多一些“问号”
少一些“句号”
女儿卢姗是我一手抚养长大的,其间我阅读了各种育儿书籍,深入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在卢姗一至四岁的阶段,我每天陪她读书和讲故事。随着她逐渐长大,让她反过来给我讲故事。这是因为,要想输出,必须先输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深入思考教育的真正意义。我相信,作为母亲,我的角色不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和智慧上启迪孩子,引导他们探索未知。例如,面对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提问,我的策略是多提问“开放式”问题,引导她发散联想,这样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她的思考,也鼓励她自主寻找答案。
记得有一次,女儿问我关于龟兔赛跑的故事,她问:“妈妈,小兔子输了比赛是因为它骄傲吗?”我反问她:“你认为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她思考后回答:“也许是因为它拉肚子了。”我鼓励她继续思考,她又提出了一个充满同情心的可能性:“也许是小兔子很善良,它故意走得慢,让小乌龟赢了。”
孩子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积累了经验。当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时,会充满成就感,思维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家长千万别急着回答孩子问题,不要给他们“句号”,而是要给他们“问号”。
养孩要养心
给孩子点亮心中的灯
我是在卢姗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随先生迁居香港。来到香港的第二年,为了陪伴和带动卢姗学习,同时也为了让自己在职场更有竞争力,我报考了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生院,一边上班一边备考。
经过三个月的准备,我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被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院录取。那年,我38岁。
就此,卢姗写了一篇文章《妈妈床前的那盏灯》。她在文章中说,每当她觉得学习累的时候,会想起妈妈床前那盏灯,就觉得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以妈妈为榜样的卢姗,努力而自律。
大学毕业时,卢姗同时收到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她选择了伦敦大学。
卢姗非常有个性,从小到大一直根据自己的喜好发展自我。我对她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给她提供建议。
俗话说得好,养树要养根,养鱼要养水,养人要养心。作为父母如何养好孩子的心,给到孩子成长的营养与能量,是每个家长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为缓解女儿长时间使用电脑所引起的眼睛疲劳,我在家里养了很多小鱼。我发现,养育孩子的过程与养鱼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父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成为那一汪能够让孩子生活得好、自由游动的“水”。我们应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支持,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世界,并成长为他们最好的自己。
黄明 邹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