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商佩 许魏巍 实习生黎紫怡)家门口的道路完成改造,居民以为出行会更方便,没想到反而出现了“进门难”问题。有居民反映,硚口区中民长青里小区的北2号门与新修的人行道有约20厘米的高差,施工方加建的无障碍坡道非常陡,“上坡时吃力,下坡时更担心轮椅冲下去”。6月18日长江日报《拍“板”》记者介入,历时近一个月的时间,推动多方沟通协商整改方案,7月16日,人行道已经后移,坡道降至合理坡度。
“规划不合理,斜坡太陡。老人坐轮椅该怎么出行?”6月18日9时许,中民长青里小区的居民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中这样写道。接到这条求助信息后,《拍“板”》记者立马出发。
当天上午10时许,记者赶到现场看到,长青里小区的人行通道门与人行道之间的高差大于一掌距离,修建的坡道坡度比约为1:5,未达到《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中坡度比不应大于1:12的标准;人行道与路面又有约10厘米的高差,并未作缓坡处理。
有市民反映,家里坐轮椅的老人从这个斜坡进出小区很不方便,“坡度太大,我们帮忙推轮椅也很费劲”。
小区保安告诉记者:“原本我们小区的这个出口很好走。以前门口没有这么大的高差,人行道和路面之间也修了一个斜坡,居民走起来很方便。”
随后,记者找到长青里物业服务中心了解情况。物业孟经理介绍,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很多居民都在投诉:坡度太陡,存在安全隐患,婴儿车上不去,坐轮椅的居民需要绕远路进出。
物业孟经理找来施工方武汉市桥梁公司的曹工程师进行沟通。曹工表示:“我们是按图纸来施工的。如果要解决问题,需要小区去找建设局反映问题,修改图纸后再施工。”对此,记者致电了硚口区建设局,工作人员表示将协调各方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6月20日上午10时许,区建设局、施工方、小区物业相关工作人员均到场进行协商。
道路改造后,为何会出现如此高差?市桥梁公司柳工程师解释称,人行道比原本降低了15厘米,是根据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整体设计定下来的。“由于沿线各个小区、商铺离地面的高度本来就不一样,我们将人行道统一高度后,有了高差问题再来具体解决。”
柳工表示:“我回去反馈问题,请业主单位尽快组织设计单位来出(修改)方案。”随后,记者先后于6月25日、7月1日、7月4日三次联系市桥梁公司询问进展。7月4日,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已确定设计方案,将人行道后移,将无障碍坡道变缓,方便行人出行。
方案已定,何时开始施工?7月8日,记者询问具体施工时间,曹工表示本月内安排施工。在多次催促下,7月15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有的步砖已被拆除,工作人员正操作挖机破开路面。
7月16日上午,物业孟经理告诉记者,坡道已完成整改。市桥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人行道后退了2米,居民通行坡道已经降了坡,保证坡度比满足不大于1:12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