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4年07月23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从简单防晒到全副“捂”装

今夏最热商机,你贡献了多少?

    近年流行的“脸基尼”。

    “鱼骨鼻梁”防晒口罩。

    瑜伽服造型的防晒衣。

    手持遮阳伞、身着防晒服、面戴“脸基尼”,再搭配一副墨镜……

    你是否注意到,这个夏天,街头全副“捂”装、硬核防晒的人变多了?

    防晒经济正越来越热!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防晒服配市场规模达到742亿元,预计2026年将达958亿元,迈向千亿级大市场。防晒,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个新兴产业。在消费端,从简单防晒到全副“捂”装,消费者为何越来越爱硬防晒?防晒消费有哪些新特点?如何看待“防晒焦虑”?在生产端,防晒赛道越来越热,吸引了哪些新玩家,涌现出哪些新产品、新技术?

    一起探索火热的防晒经济。

    炎炎夏日

    大家为何越来越爱硬防晒

    我们常用“风吹日晒”来形容辛苦,从古至今,防晒一直是刚需,从晋朝的席帽到唐宋的帷帽,其实都有一定的防晒功能。

    防晒刻进我们的DNA里,是有原因的。

    以国际常用的计量标准——紫外线指数,来划分世界上不同区域的日晒强度,世界上大多数区域,包括中国,紫外线指数峰值都达到了11+。而加拿大,以及除了南欧个别国家的欧洲地区,紫外线指数峰值则较低,大概在5—10之间。

    对于紫外线指数大于11的地区,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全面的保护措施建议,包括佩戴太阳镜、使用防晒霜,用长袖宽松衬衫和裤子保护皮肤,戴宽檐帽子,从太阳正午前两小时到之后三小时间躲避阳光。

    近年来,随着科普宣传,越来越多人了解到防晒对于抗衰、抗老等的作用,防晒意识更强,防晒需求也水涨船高。而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这些需求能够更好地被满足。

    讲清楚了我们为什么重视防晒,下一个问题是,近年来,为什么硬防晒越来越火?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防晒的“ABCD原则”——

    A:Avoid,避免晒。

    B:Block,遮挡,通过物理硬件来遮挡太阳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硬防晒”。

    C:Cream,防晒霜。

    D:Diet,适当饮食。多摄入抗氧化成分,避免摄入光感类食物。

    在这个防晒原则中,硬防晒位居第二,是更加实用且通用的防晒方案。

    另一方面,硬防晒兴起,也和近年来户外生活方式的走红息息相关。

    防晒市场一派热闹景象,但“过度防晒”“防晒焦虑”等质疑声也不少。那么,何为适度,何为过度呢?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医生孙秋宁介绍,既要防晒,又要吸收一定的紫外线,在夏天阳光最强烈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晒,而在阳光不是很强的时候,尤其是冬天或者阴天,不必严格防晒。另外,可以把脸保护好,手、胳膊、腿可以接受适当的日光照射。

    也有专家指出,对于大部分健康肌肤的人来说,尽管紫外线确实会引起晒黑、皮肤老化等问题,但过度防晒同样对健康有害,容易闷痘,影响维生素D合成,引发睡眠或情绪问题等。

    防晒消费

    新场景、新需求、新市场

    硬防晒从小众需求晋升为大众刚需,消费人群持续扩大,防晒消费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第一个关键词是“新场景”,防晒消费涌现出更多新的细分场景。

    如果说早年的硬防晒主要应用于户外运动场景,如今则扩展到通勤、旅行等日常场景,很多人更是将防晒衣作为夏季常服乃至上班工装,衣不离身。

    与使用新场景相伴相生的,是消费者基于不同场景的多元新需求。

    “平时户外运动比较多,跑步、骑行、爬山,更关注适应户外场景的专业性,如高防晒系数、轻薄面料、防水材质等。”70后李先生的想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户外运动场景的需求。

    “退休后经常外出游玩,防晒需求高,但夏天捂得严严实实很闷热,拍照也不好看,更倾向于选择外观比较时尚的防晒衣、防晒长裙等。”兼具美观与舒适,是60后李女士的需求。

    “通勤路上可以防晒,空调房里可以保暖,穿着时间长,希望更加时尚美观。”这个夏天,防晒衣成为90后白领张女士的上班必备。

    “脸部过敏长痘,不能涂防晒霜又要注意防晒,防晒面罩是最适合的选择。”“刚刚做完医美,脸部需补水,避免日晒。”两位佩戴防晒面罩的年轻女性这样说。在别人看来这样遮住全脸的防晒也许有些夸张,对她们来说却是刚需。

    总体来看,可以分三个梯度来理解当下消费者对硬防晒产品的需求。

    第一梯度是基础功能,要能够满足防晒黑、防晒伤、持久防晒等防晒需求。

    第二梯度是升级功能。越来越多消费者希望能够通过一件防晒衣满足多种场合的穿着需求,在防晒之外,还要求更加透气、清凉、便携等。

    第三梯度是时尚审美。防晒衣物逐渐从单纯的功能性服饰,变成了穿搭单品,产品颜值成为影响产品销量的重要指标。

    在社交媒体上,防晒衣的穿搭分享十分受欢迎。在消费端,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新”——海外新市场。

    国货防晒不仅在国内市场销售火热,也逐渐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介绍,冰袖、防晒帽等产品受到许多欧美采购商青睐,防晒面罩、防晒口罩受到日韩、东南亚采购商欢迎。

    新场景、新需求、新市场,都将进一步扩大整个防晒市场的规模。

    防晒产业

    新玩家、新产品、新技术

    随着硬防晒这个热门市场快速成型,越来越多品牌涌入,这一细分赛道上出现了不少“新玩家”。

    目前,国内的防晒服饰品牌分为防晒新锐品牌、户外品牌、运动品牌、常服品牌几大阵营。

    早期防晒服饰基本来自户外品牌,主要受众是户外玩家,但近些年,诸多瞄准防晒赛道的专业新锐品牌迅速崛起,同时,运动品牌、常服品牌也纷纷入局这一赛道,一些原本生产羽绒服的品牌也“跨界”卖起了防晒衣。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硬防晒市场还处于“草莽”竞争时代。大品牌激战,但存在同质化,要投入大量成本在营销上;小品牌和工厂低价竞争,鱼龙混杂,所谓的“代工厂”真假难辨。但未来随着头部企业做大做强,这一赛道将从粗放发展步入更加规范的新阶段。

    新玩家纷纷入场,与此同时,新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精细化的消费需求催生了多元化的商品——防晒衣、防晒裤、防晒帽、防晒口罩、防晒套袖、防晒手套、防晒面罩“脸基尼”等。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售出的防晒产品品类超200个。你能想到的,都能在市场上找得到。

    不仅产品种类增多,同一单品也是花样翻新。

    “这款是亲肤材质,更适合皮肤敏感的客户;这款在鼻梁处加了软骨架,佩戴时不会蹭掉妆面;这款加了帽檐,遮阳效果更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商户介绍店里的“脸基尼”产品,如数家珍。

    防晒衣的爆发增长极大撬动了女装市场,6月某电商购物节开启后的前4个小时,女装交易额排名前五的商品均为防晒服饰。观察街头行人,几乎人手一件防晒衣,并不夸张。与新产品一道涌现的,还有新技术。

    以防晒衣为例,一些防晒衣的广告大打“科技牌”,一系列新鲜名词让消费者感慨“不明觉厉”。这些五花八门的防晒衣,真的有那么多“黑科技”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防晒衣的基本原理。

    其实,日常穿着的服装面料都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功能。因为当紫外线照射到服装表面时,会发生反射、散射和吸收等现象,这样透过面料而到达人体皮肤表面的紫外线就会减少。所以普通长袖长裤也能起到一定的防晒作用。

    相比于普通服装,防晒衣进一步通过两种方式提高了防晒能力——一种是屏蔽,在面料中添加紫外线屏蔽剂,避免紫外线照射到皮肤;另一种是吸收,添加紫外线吸收剂,避免紫外线抵达皮肤。

    需求旺盛,供给提质,双向奔赴,才能让防晒经济更加枝繁叶茂,为夏日撑起片片浓荫,不仅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将助推消费市场释放出更加蓬勃的活力。

    综合央视新闻、央视财经、《工人日报》、《北京科技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