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口闹市小巷中,武珞社区涉外警务室里,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来自40多个国家,掌握多种语言,他们与社区民警一起巡逻,一起上门登记信息,还一起参与调解纠纷。8年来,他们共帮助社区警务室解决来自40多个国家外籍人员的各类服务事项700多件次,“接力”守护街道口平安,是这里当之无愧的“平安志愿者”。
外籍志愿者帮他劝动洋媳妇
小华(化名)与俄籍妻子娜塔莎(化名)婚后在武汉安家已有多年。去年夏天,小华想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湖南老家祭祖,可妻子不同意。小华想起为妻子和孩子办证时找过武珞社区涉外警务室热情的社区民警刘建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再次找到刘建芳。
“得先找到能跟她说得上话的人!”刘建芳赶紧联系几位会说俄语的志愿者,并在电话里征得娜塔莎同意后,由刘建芳领着上门找到她问原因。
同为妻子和母亲,刘建芳一见面就让外籍志愿者帮她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娜塔莎非常感激,听到志愿者关心的话语,她终于说出实情:“我不是不愿意回老家,而是对他的方式不满。他想要自己开车从武汉回湖南,可总边开车边接电话,孩子和我都不安全,绝对不行!而且我们也接受不了与长辈同住,很难适应。”
外籍志愿者翻译完,刘建芳马上懂了,赶紧让志愿者告诉娜塔莎:“你说得对!孩子还这么小,你的担忧有道理!”
接着刘建芳悄悄拉着小华解释:“你老婆不是不同意,她是希望你把这事办得周全些。”刘建芳建议小华坐高铁和客车往返,住宿全都去酒店,小华想到妻子和孩子平时的生活习惯,也点头同意。
刘建芳又通过志愿者转告娜塔莎:“既然你们选择留在中国生活,就要让孩子们理解中国习俗和中国文化,这样他们更理解爸爸,未来也更能接纳父母的不同。”娜塔莎欣然接受。
今年小华又乐滋滋地告诉刘建芳,一家人不仅去年回老家祭祖,今年暑假又一起去探望了爷爷。“多亏你们,解了我们俩的沟通难题!”刘建芳不忘叮嘱小华,妻子毕竟远渡重洋留在中国,平时生活也要多体谅她。
据洪山警方介绍,涉外警务室的外籍志愿者,多数都是周边高校从留学生中选拔出的掌握多国语言的外籍学生,在询问学生本人意愿后,由学校向警方推荐,涉外工作的民警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在服务外籍人员办理证照、解决求助、调查走访等事项时,选择有相应语言能力的志愿者随行,近8年来,前后共有200多名外籍志愿者成为城市平安的助力。
小区偶遇洋邻居帮忙解决换证难题
“他们既是联络员,也是宣传员,还是文化交流员,本事大着呢!”社区民警刘建芳夸奖这群外籍志愿者。
今年7月,也门籍志愿者赛福在小区里发现一位新鲜的“洋面孔”,微微一笑表示友好后,对方却突然开口问了他一个问题。
他遇上的是刚到武汉的德籍教授施耐德(化名)。施耐德受聘来武汉某高校任教,前不久刚收到一份学术邀请函,准备离开中国一阵,可他的居留证件即将于9月底到期,再回中国时证件就过期了,正发愁不知该怎么办时,遇上了赛福。
赛福引他来到武珞社区警务室,一边帮他登记临时租住信息,一边给刘建芳翻译说着施耐德遇到的证件难题。刘建芳当场联系洪山公安出入境大队涉外民警询问政策后,问到了解决办法:“按规定,在中国境内居留的外国人,居留证件到期前一个月就可以提前申请办理新证。8月底,您就可按要求提交相关资料,应该能赶在离开中国前拿到新证件。”施耐德仔细让赛福问明所需全部资料,满意离开。
“身边很多外籍朋友,不清楚该怎么办的事务,我都建议他们来警务室问问。”澳大利亚籍志愿者凯希说,他的驾驶证就是在警务室咨询后办理的,“有效期5年,可以开自己的车,还能租车,特方便”。后来他还将此推荐给好几个外籍朋友。
凯希认识一对住在武汉的澳籍夫妇,妻子因工作经常需要出差,每次离家前她都会专程找到警务室,请民警和涉外管理员、志愿者多照应家人。“来了武汉就是这里的一员,武汉给我们安稳的环境,我们也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凯希这么说。
去年重阳节前一天,武珞社区警务室联系几位志愿者帮忙邀请外籍朋友,来警务室体验手编中国结、包包子,凯希还特意嘱咐警务室工作人员准备多种适合不同国家口味的包子馅料,众人都对他的体贴夸赞不已。
记者8月6日下午在武珞社区警务室见到赛福,风尘仆仆的他刚谈完生意回到武汉。他的普通话不仅流利,还能精准地用对四种声调,记者忍不住夸他“语言天才”。他不仅“秒懂”,还抬手朝记者行了个右手握拳、左手成掌的拱手礼,让记者再次惊叹他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
“我不是这里的第一个志愿者,也绝不是最后一个。”赛福在武汉求学多年,从上学起就是武珞社区警务室的志愿者,毕业后开外贸公司的他依然租住在街道口附近,还是常来警务室当志愿者。他说,绝大多数志愿者开始是以留学生身份来给民警当翻译或是帮忙解决纠纷,后来许多人毕业后依然会常常来警务室,主动为这里的平安出一份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来汉外籍人员在“洋志愿者”和社区民警的帮助下,靠着“中外合璧”的力量,平安、顺畅、愉快地在武汉度过每一天。
记者夏奕 通讯员刘桑萍 罗维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