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夏奕 通讯员易家帅)“路修好之后,接送孩子再也不用跟汽车抢道,走得安心多了!”正值暑假,市民谭女士骑着电动车赶回家给孩子做午饭,她沿着汉阳区百灵路宽敞、平坦的非机动车道,一路骑得安心。
8月7日上午,记者探访改建通车后的汉阳区百灵路(墨水湖北路至中兴街段),这条总长1.1公里、总宽约20米的道路上,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泾渭分明,三种通道标线清晰、区分明确。道路共有机动车道双向2个、非机动车道双向4个、全线两侧人行道均保证3至6米宽,记者在百灵路与中兴街交会的十字路口现场记录发现,一个小时内,行经路口的电动车驾驶员有约七成都选择了非机动车道通行。
“以前不是不想走非机动车道,而是只要有一个坎就不能走。”穿着外卖制服的柳先生将电动车停在一小区门前,边小跑着送餐,边告诉记者,“我们送外卖,如果送达的时候泼洒漏得太多,就可能被投诉。以前这里小区门口的电动车和行人都是在坎上面走的,行人没问题,骑车颠几次,我送的餐到了顾客手里可能就只剩下一半了。现在全线所有出入口的马路牙子都平了,我不怕汤汁洒了,也不用再走机动车道了。”
2012年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所有的缘石坡道(即俗称的“马路牙子”)高出车行地面的部分,不能超过10毫米。2021年国家标准里“高差”下降到0毫米,从此“零高差”无障碍改造在全国铺开。记者从汉阳区交通大队了解到,近年来汉阳区针对慢行交通被障碍物中断,缺乏连续性、舒适性问题,结合区内道路新、改、扩建工程,在多条道路建设前期就严把交通工程图审关口,有针对性地将改造后道路均建设为不低于2.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沿线道口全部做到零高差、无缝对接,道路升级改造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机非分离,打造连续、舒适、畅通的非机动车道。
据汉阳区交通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优化道路横断面、改变慢行交通铺装、设置隔离护栏等措施,增加非机动车道指引标志、地面标识等交通安全设施,引导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各行其道,减少各交通参与者的冲突,增加慢行交通安全感。
记者走完整条改建线路发现,沿线的15处非机动车道被沿线单位出入口“截断”的地方,都从以前的“马路牙子”坎变成平地或缓坡,且为防止机动车停在非机动车道占道,建设时也都设置了挡车桩,保证非机动车道不被挤占,也能各行其道。
“有平顺的非机动车道了,谁还愿意去跟汽车挤呢?又危险!”谭女士说,这条路去年4月开始建设,6月底竣工通车后,她接送孩子就再也不怕骑电动车了,“骑车就走骑车的道,这样最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