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4年08月23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他,助猛禽重返蓝天

    8月22日上午,李思敏(左一)和志愿者成功放飞7只经过专业救护后状态良好的猛禽。

    8月22日,1只燕隼的眼里映出李思敏忙碌的身影。

    5月29日,李思敏(右一)从咸宁嘉鱼县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站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受伤的夜鹰。

    5月29日,李思敏救治1只受伤的夜鹰。

    闲暇时,李思敏会打开手机软件,看看老朋友们在哪里翱翔。

    7月11日,李思敏为受伤的燕隼喂食。

    7月11日,李思敏与志愿者对1只受伤的燕隼进行检查、治疗。

    4只未成年的斑头鸺鹠躲在木质笼里,警觉地观察着外面的动静。

    “飞吧,飞吧!”李思敏和志愿者打开4个转运箱,7只经过专业救护后状态良好的猛禽张开翅膀,冲向蓝天,引来一旁20多名中小学生欢呼。

    2024年8月22日上午,时值处暑,武汉江夏鲁湖湿地暑热转凉。武汉市江夏区苍羽猛禽救助中心负责人、退役军人李思敏特意选择这一天让康复后的猛禽们回家。

    当日放飞的7只猛禽包括三只领角鸮、两只斑头鸺鹠、一只燕隼、一只红隼,均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是林业部门接收并委托苍羽猛禽救助中心进行救护的。

    李思敏,1990年出生,他的家在满目翠绿的江夏八分山脚下,这里是鸟类迁徙的必经之路,他从小喜欢鸟类。2004年,读初二的李思敏在放学路上解救了一只受伤的小型猛禽雀鹰,经过他的悉心救治,这只雀鹰被顺利放飞。从此,李思敏便与猛禽救治结下不解之缘。

    在北京武警某部服役期间,李思敏多次参与救助猛禽放飞公益活动。退役返乡后,李思敏加入武汉市观鸟协会猛禽救助队伍,还向外地猛禽救助中心专家请教,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猛禽医生”。

    武汉是猛禽重要回迁通道,每年有成百上千只猛禽从上空过境。李思敏发现,总有猛禽或因长途飞行途遇意外或因繁殖期遭遇恶劣天气坠巢等原因受伤。林业部门也常收到猛禽受伤的求助信息,市民希望这些受伤的鸟儿得到专业救治。

    猛禽处于鸟类食物链顶端,它们的良好生存状态对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意义重大。2023年6月,在市区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李思敏实现多年心愿,创办了华中地区唯一一所专业猛禽救助中心——武汉市江夏区苍羽猛禽救助中心。

    苍羽猛禽救助中心位于江夏区金口街道杨裁缝湾,面积3000余平方米。这里原是李思敏家人开办的养鸡场。为了支持李思敏开展猛禽救助事业,家人退出养殖经营,将场地交给李思敏,随后,这里被改建成为专业的猛禽救助场所。

    目前,该中心已接收湖南、江西等各地林业部门委托救护的12种猛禽,共计40只。

    20年来,李思敏作为护鸟志愿者协助相关部门救护野生鸟类数千只,其中猛禽600余只。2017年,他被评为湖北省“最美野生动物守护人”。

    在李思敏的影响下,来自西安、鄂州及武汉的志愿者纷纷加入救助中心,为猛禽救助提供专业的帮助,包括猛禽接收、身体检查、康复治疗、野化训练、放飞前评估及放飞后监测等。未来,救助中心还计划针对学生、观鸟爱好者等不同群体,开设各类生态课堂,向更多公众普及爱鸟护鸟及生态环保知识。

    “同谱人鸟和谐曲,共唱地球欢乐歌”——这是印在苍羽猛禽救助中心蓝色牌子上的一句话,这也是李思敏和志愿者最大的愿望。苍鹰、红隼、雕鸮、蛇雕……一只又一只猛禽在他们的悉心救护下,踏上“回家”之路。

    记者金振强 夏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