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至今,“晚报杯”持续举办30年,火爆了30年,累计有20多万人参赛,是融入武汉人血液中的特殊情怀,也是运动之城武汉的城市印记,更是全国群众体育赛事的一张名片。
青训工厂——
累计20多万人在这里淬火打磨
8月8日,全民健身日当天,第三十届武汉晚报杯中小学生足球赛正式开幕,1000多名小学组参赛选手在塔子湖足球训练基地齐声高呼:“晚报杯,生日快乐!”
看着眼前这一幕,亚足联讲师、校园足球专家邓世俊感慨万千。30年前,邓世俊曾率领万松园路小学足球队参加了首届“晚报杯”比赛。
“我那会儿20岁出头,刚带一批孩子练习足球没几年。足球技能的提升,不能关起门来苦练,还要不断与对手过招,在比赛和对抗中去百炼成钢。”
1994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元年,甲A、甲B联赛一经问世,便引得万人空巷,成为人民群众口中的时髦话题。
顺应时代潮流,1995年,武汉市体育局、武汉市教育局、武汉晚报社联手创办“晚报杯”足球赛,全市有100多支队伍参加。
“当时,武汉市小学阶段的足球比赛非常少,且参赛范围小,缺少一项在全市层面有足够影响力的赛事。今天回过头来看,当年‘晚报杯’的创办,对于武汉足球乃至中国足球来说,都做出了重要贡献。”邓世俊说。
30年来,“晚报杯”就像武汉足球“兵工厂”,参赛规模越来越大,无数足球少年在这里淬火打磨。据不完全统计,1977年之后出生的武汉足球少年,基本参加过“晚报杯”足球赛,总参赛人数累计有20多万。
1996年第二届“晚报杯”足球赛,万松园路小学夺得男子甲组冠军,那支球队中的蒿俊闵后来成长为中国男足国家队队长,姚翰林成为效力于武汉职业足球俱乐部队长达17个赛季的队长。
现役中国女足主力球员王霜,一直把“晚报杯”视作是她足球生涯中的第一片赛场,她说:“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暑假去踢‘晚报杯’,能遇到很多强队,而且和男孩子们一起踢比赛,锻炼价值特别大。”
据今年5月举办的武汉市足球工作会议消息,截至2024年,武汉青训已累计为各级国字号球队培养输送了200余人。
今年6月,中国男足在主场参加与泰国队的世界杯预选赛时,1999年8月出生于武汉的王振澳首发出场,他也是从“晚报杯”中走出来的最新一位男足国家队队员。
夯实根基——
打造全国群众体育精品赛事
8月9日晚,塔子湖足球训练基地11号球场边,前国脚艾志波一边擦汗一边紧张地关注着比赛进展——他8岁的儿子正在场上与对手较量。
不少当年踢过“晚报杯”或参与过“晚报杯”相关活动的市民,如今又带着孩子或带领球队来参加“晚报杯”,他们是第三十届“晚报杯”比赛现场的一道独特风景。
8月20日晚,夏珣率领万松园少儿俱乐部队,以7战7胜的战绩夺得“晚报杯”俱乐部甲组冠军,他激动得和孩子们一起高喊:“赢了!我们是冠军!”
20多年前,11岁的夏珣曾参加过“晚报杯”足球赛并一路闯入决赛。当时,夏珣独进3球,但他所在的球队却以一球之差痛失冠军。今年,夏珣以教练员的身份带队弥补了当年的遗憾。
“‘晚报杯’举办30年,也火爆了30年,不仅带动了越来越多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也为武汉足球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很多教练员、裁判员、赛事管理人员,都是在‘晚报杯’赛场上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国际级裁判顾春含说。
当年,顾春含从“晚报杯”赛场开始执法正式比赛,然后一步步走向国际赛场。今年活跃在“晚报杯”赛场上的不少年轻裁判员,也接受过他的培训。历年来,“晚报杯”赛场为武汉培养了2000多名足球裁判员,在国内各级各类比赛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2004年,亚足联启动“亚洲展望”中国项目,武汉被列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时任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参加了当年“晚报杯”足球赛闭幕式,并坦言武汉能成为“亚洲展望”中国项目试点城市,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厥功至伟,“晚报杯”足球赛是重中之重。
“晚报杯”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中国足球发展首批5个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来武汉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通过多种方式抓青训,培养人才。其中,“晚报杯”是普及推广和选拔苗子的重要赛事平台。
今年初,“晚报杯”足球赛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首批群众体育“三大球”精品赛事。
氛围浓厚——
运动之城武汉正青春
1995年,“晚报杯”刚创办时,大部分比赛都在土场地进行。江岸区校园足球青训总监、堤角小学足球总教练胡军,当时是球队助理教练,他回忆说:“那时候的比赛主要集中在江汉、江岸、硚口等区,随着‘晚报杯’持续举办,汉阳、武昌的场地也慢慢多起来了,武汉校园足球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目前,武汉已有足球场地2027个,校园足球布局学校达到503所,常年坚持踢球的中小学生超过20万人,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事活动每年超过7000场。
体育因城市而兴,城市因体育而美。
作为武汉青少年赛事活动的旗帜和全国群众体育精品赛事,“晚报杯”足球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辐射面越来越宽。近两年,“晚报杯”市、区两级赛事活动均有1000多支球队参加,总参赛人数超过15000人。
今年比赛期间,参加俱乐部组比赛的一群汉川少年,每天乘坐专线车到达武汉地铁4号线柏林站,然后转乘地铁抵达塔子湖足球训练基地。“从汉川来踢‘晚报杯’,大家积极性都非常高,这是我们第一次踢这么正规的比赛。”队长陈旭辉说。
江夏实验小学的梁恩泽曾被评为2023年“晚报杯”明日之星,比赛期间,他和爸爸每天从江夏区流芳大街出发,乘地铁赶到塔子湖足球训练基地参赛,单程100分钟左右。“主要是喜欢足球,喜欢运动,路程远点也没啥,乘坐地铁来还比较方便。”梁爸爸说。
去年“晚报杯”U10组最佳射手周航冉,也有一个痴迷足球、喜欢运动的爸爸。周爸爸在深圳大学任教,每周末从深圳坐高铁回武汉看儿子踢球。“武汉是运动之城,运动也是武汉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说。
记者马万勇 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