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8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的水平。这是美联储自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降息,标志着美国货币政策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有分析认为,除非遇到重大经济危机,历史上美联储进入新降息周期时很少大幅降息50个基点。
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50个基点的降息是一个“强有力的行动”,同时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并不认为降息行动慢了,而是认为这是及时的举措。此前,一些前美联储官员、经济学家曾呼吁美联储在7月的会议上就采取降息行动。
借此提振就业市场成焦点
无论如何,美联储大幅降息体现出行动的紧迫性。
美国劳工部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月度就业报告在截至3月的12个月内高估了就业增长,劳动力市场比预期更加疲软。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的平均每月就业增长明显低于今年早些时候水平,8月失业率也已达到近三年最高水平。
美国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学家迪恩·贝克此前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美联储有确保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两个职责,不能等到完全确定通胀回到目标水平才采取行动,它必须考虑到充分就业的职责。贝克表示,失业率已呈现上升之势,在今年余下时间有进一步上升的“真实风险”。
美联储当天发布的最新一期经济前景预期显示,美联储官员对今年底失业率的中位数预测值高于6月预测。美国《政治报》网站刊文指出,美联储采取大力度降息措施以保护疲软的就业市场,表明美联储对劳动力市场的疲弱越来越感到担忧。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此次降息距离美国总统选举不到两个月,其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也备受关注。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达雷尔·韦斯特告诉新华社记者,两党总统候选人——副总统哈里斯和前总统特朗普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解读美联储的举措,哈里斯会说经济正在好转,而特朗普则会说经济不好。
“美元潮汐”影响全球经济
美联储在全球“美元潮汐”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此次降息前,为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先是在2020年3月利用“零利率+量化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让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再次回到零利率时代。在此过程中,大多数超发美元通过进口商品、投资他国等方式输出,帮助美国收割全球财富。
此后,为应对“大放水”和“无上限”量化宽松带来的全球通胀历史新高,美联储又开启激进加息模式,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共加息11次,累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美联储将利率保持在高位,加之近年来世界多地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资本大量流向美国,全球流动性快速收紧、多种货币大幅贬值、以美元计价借贷的国家清偿债务压力骤增。
在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开放的条件下,美联储一轮又一轮加息、降息形成的“美元潮汐”让世界经济陷入一个又一个“繁荣—危机—低迷”的循环之中。在这背后,为“任性”的美国货币政策撑腰的正是美元霸权。
凭借美元霸权,无论是通过货币政策、债务市场,还是全球商品定价和金融危机扩散,美国经济问题往往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并向其他国家转嫁危机。早在半个多世纪前,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就曾形象地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