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起至22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将迎立秋以来首场较强冷空气过程。本轮冷空气影响范围广,或陆续影响南北方超24个省区市。不仅将给北方地区带来风、雨、降温“三件套”,推动华北、黄淮的入秋进程,还会削弱南方地区旷日持久的高温天气。
哪些地方降温最为显著?哪些地方气温或创立秋以来新低?
立秋后首场较强冷空气来袭
华北黄淮开启入秋进程
“19日起至22日,今年立秋以来首场较强冷空气将陆续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叶梦龙介绍,此轮冷空气影响范围广,或陆续影响南北方超24个省区市。其中,北方部分地区降温剧烈,降温后中东部气温将普遍创下今年立秋以来新低,并直接推动华北、黄淮等地入秋进程。
除了大风和降温,冷空气还将给北方多地带来阴雨天气。昨天,冷空气已经给内蒙古中部等地带来了较大范围的降雨;明天,北方大部降雨减少、减弱;后天,冷空气推动降雨向南方转移,北方近期的秋雨或暂告一段落。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白天,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地气温可能会出现倒降,下午气温比凌晨还低。像北京,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昨天白天最高气温还在30℃以上;今天,随着冷空气到来叠加阴雨天气,气温会出现倒降,下午气温可能降至20℃以下,体感阴冷,跟昨天的晴热将形成鲜明反差。
叶梦龙介绍,气温倒降明显的特征就是中午、下午的气温要比凌晨更低。一般来说,受光照影响,午后气温会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但是,在经历冷空气及其可能带来的降雨过程时,冷空气会自带平流降温作用,阴雨天气会导致光照加热减少,二者叠加之下,就会导致白天气温不升反降的情况。
降温过后,21日至23日,中东部最低气温也会纷纷刷新立秋后新低。
冷空气大幅削弱南方秋老虎
四川盆地高温仍顽固
对于南方来说,这轮冷空气最大的意义就是赶跑秋老虎,随着冷空气到来,近期多地旷日持久的高温天气有望结束。
叶梦龙表示,明后两天,四川盆地、江汉、江南等部分地区高温尚存。21日起,随着冷空气南下,最高气温30℃线将退至华南一带,四川盆地的高温范围也将缩小。大城市中,21日、22日,合肥、南京、杭州、长沙最高气温将陆续降至25℃上下,迎来立秋后最凉爽的一天。
干冷空气南下不仅能降温,还将驱赶水汽,起到除湿的作用,江汉、江淮、江南等地未来几天将告别闷热,体感变得干爽舒适。
不过,预计26日后,江南、四川盆地等部分地区的晴热天气可能还将有所发展。其中,四川东部、重庆等地最高气温还有可能达到37℃左右,目前预报时效较远,需持续关注。
展望后期,本周末进入秋分节气后,副热带高压将逐步呈现减弱南落的态势,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将趋于频繁,多地气温将在波动中下滑,秋天的寒凉也会愈发明显。随着冷空气推进,最近两天北方大部还将有一次降雨过程,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北大部有小到中雨,其中,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
与之而来的,就是北方多地将体验一夜换季。
“夏—秋”势力大对撞
重点关注台风影响
最近的天气,简直是“夏—秋”势力大对撞,立秋来首场较强冷空气和台风在咱们国家周围形成了个东—南—西—北的“四面夹击”之势。
未来几天冷空气将倾泻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并将在南方对撞上台风“普拉桑”和未来的16号台风“西马仑”,形成冷空气+秋台风的典型冷暖对撞的暴雨形势。
由于台风“普拉桑”系统推进较快,台风倒槽附近整层可降水量丰富,登陆前后华东地区降水将非常可观。昨天夜间到今天,上海、浙江北部和东部、江苏中南部、安徽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江苏东南部、浙江东北部、海南岛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尤其今天,随着冷空气南下,“普拉桑”减弱后的环流将和冷空气结合,强降雨核心区北抬至苏皖中部一带,苏皖一带还要警惕局地强对流。
明天,华东降雨也随之进入收尾阶段,江苏、上海、浙江以及安徽东部等地转为以小到中雨为主的天气,江苏南部部分地区有大雨。
还需关注的是,昨晚“普拉桑”登陆,正值农历八月十七的天文大潮,杭州湾等地需警惕天文大潮叠加风暴潮增水,导致海水倒灌。
什么是风暴潮?台风是一个低压系统,会形成抽吸作用,导致台风下方的海面会更高一些;再叠加台风东侧的偏南气流,把海水向内陆沿海地区推送,台风带来的潮位会比日常潮位更高,这就是风暴潮;如果遇到天文大潮,情况会更加危险,要警惕海水倒灌。
综合新华社、央视、中国天气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