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开播大半年拥有两亿收视人群

“重温经典”频道走红说明了什么

    87版《红楼梦》剧照。

    《大闹天宫》电影海报。

    《士兵突击》海报。

    《老农民》海报。

    说到影视经典,许多人脑海中浮现出《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老剧,又或是动画片《大闹天宫》《黑猫警长》。今年2月1日,重温经典频道推出,免费向全国观众提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频道开播大半年已成为拥有两亿收视人群的一线频道。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特别策划了重温经典论坛,探讨电视艺术经典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以及如何打造属于新时代的新经典。    

    自今年2月1日正式开播以来,重温经典频道已经累计播出了2700集电视、动画片、纪录片,一大批优秀经典作品播出后,用户规模保持快速增长,频道收视率始终位列上星频道前列。截至9月底,重温经典频道覆盖人群规模超5800万户,累计收视时长突破11亿小时。目前,重温经典频道已经进入了超过1.6万家养老机构,到10月底将进入近2万家养老机构。    

    在电视频道关停消息频传之际,重温经典频道不仅能逆势开播,而且平均每个月增长用户800多万,开播仅半年多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线频道,成绩亮眼。

    精心挑选

    经典佳作重入观众视野

    在影视领域,很多经典作品经过一次或几次播出后便束之高阁,非常可惜。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既能反映时代精神,又能对后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比如电视剧《闯关东》展现的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士兵突击》传递的是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信条,《亮剑》塑造的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亮剑精神,都可以不断欣赏解读。重温经典频道将这些经典佳作重新带入观众视野,丰富了电视大屏幕,吸引观众回归,有效遏制了有线电视用户流失,也带动了“重温经典、致敬经典、传承经典”的视听新风尚。

    据介绍,重温经典频道所有节目都是由经过广电总局确定的专家团队精心挑选,总局还专门制定了频道的运行管理办法,从政策保障、节目储备、节目编播等方面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推动频道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化。

    毋庸讳言,年轻的重温经典频道有着不凡的出身。它由国家广电总局统筹指导,依托各地有线电视网播出,是国家级视听经典播出平台。开播以来,广电总局为推广该频道可谓不遗余力,比如频道节目都由总局确认的专家团队挑选;总局专门制定了频道的运行管理办法,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等。除此之外,多位相关领导甘当频道的义务宣传员,比如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重温经典论坛上,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在鞠躬致谢的同时,邀约更多影视企业向频道捐赠版权。

    据介绍,创办重温经典频道,是为改进电视服务内容,加大优质免费内容供给。定位的公益性和内容的经典性是频道最鲜明的特色。频道创办伊始,就强调其公益性,免费向观众提供内容,不播出任何商业广告。频道开播以来,播出的都是诸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四世同堂》等观众应看爱看、脍炙人口的经典内容。

    更为重要的是,重温经典频道的创办,是对观众看电视痛点的响应。广电总局在治理观众反映强烈的“看电视难,看电视烦”“套娃”收费等问题时,深刻感受到观众对优秀经典电视作品的强烈需求,由此促成了频道的诞生。也正是因为击中了观众的痛点和难点,重温经典频道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致敬经典

    见证永恒的艺术魅力

    “人们不断重温经典,因为每次欣赏如同初看,历久而弥新。”重温经典论坛上,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隽表示,当年风靡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围城》、家庭伦理类电视剧《孽债》、弘扬英雄主义气概的电视剧《亮剑》、讲述民族深情大义的电视剧《国家孩子》,以及今年广受关注、呈现改革开放大潮和上海海派特色的电视剧《繁花》,都凝结着上影人的心血。在美术动画领域,厚实的积淀与传承,更使得上影集团成为荧屏上最重要的动画片提供者。重温经典频道动画收视榜单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7部作品位列收视率前十。    

    “上影这些优秀作品,有不少已经超过半个多世纪,有许多进入到国内重播率、收视率最高的行列,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影视经典与其他类别的经典一样,它不是转瞬即逝的口碑和赞誉、不是简单的规模与体量、更不是一时的市场流量和追捧。”王隽认为,经典的形成和沉淀,在于它既是时代的写照和记录,又承载了超越时间和地域的情感与思考,其所蕴含的思想高度、文化内涵、艺术审美具有永恒的魅力。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从四个维度分析了经典作品具有的共性特征:经典是记录了社会和时代发展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生活烙印、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作品;是颂扬真善美,表现人的美好理想、美好情感和美好心灵、书写出了人性光辉的作品;是对观众具有审美提升力和艺术感染力,能够陶冶情操、抚慰心灵、增强人们精神力量的作品;是塑造了鲜活的典型艺术形象、为中国影视人物画廊增添光彩的作品。“重温经典是一次向经典作品的致敬。它再次见证了优秀作品的恒久魅力,也让人看到优秀作品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思想穿透力、价值引领力和艺术感染力。”

    传承经典

    启发当下精品创作

    经典的背后是创作者们深入生活、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比如87版电视剧《红楼梦》历时三年,参演人员用将近一年的时间跟随红学家研读经典、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学习琴棋书画、培养气质,才让一个个人物仿佛从书里走出来。电视剧《老农民》编剧高满堂为了把中国农民的特点刻画得到位,用五年时间深入农村走访六个省,采访了两百多位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素材。王隽认为,打造新时代的新经典,要有扎根生活的真诚态度,深入生活不是套话,经典是在生活的大地上滋生的,是生活给予真诚创作者的馈赠,“好作品是盛开的生命之花,离开培育它的土地,就会枯萎”。   

    在李京盛看来,重温经典频道的开办在得到观众喜欢的同时,也为今天的精品创作提供了众多成功的范例和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举例说,近年来话题性创作在电视剧领域一度较为流行,因此抓话题、找话题、开发话题成为一种创作倾向,其中不乏成功的市场爆款。但也有些作品,急于迎合大众情绪,未经深思熟虑,未能深入剖析话题中所反映的更深层面的社会、人生和心理问题,只求以短平快方式,来引发市场关注,忽视了艺术创作中需要探寻和解答的人生终极意义。“如何把追求爆款与精品生产的规律相结合,如何克服创作上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心态,如何厘清在创作中出现的一些困惑和难题,向经典学习,这些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出答案和获得启发。”

    据北京日报、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