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聋哑老人突发急症

“略懂”手语的医生边治病边安抚

    武汉晚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赵卉 杨京)“今天吃饭怎么样?有精神的话还是要多活动活动”“感觉好多了,吃得也不错,谢谢医生……”近日,一段看似平常的医患“对话”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常青院区肾病内科病房上演。有些特别的是,双方的交流是用手语完成的。

    11月20日凌晨,73岁的毛奶奶(化姓)被社区工作人员送到武汉市第四医院。据介绍,老人深夜突然感觉腰部剧烈疼痛,伴有发热和严重呕吐。由于晚辈不在身边,她只得向社区工作人员求助。经过检查,老人被确诊为急性肾盂肾炎,因为病情严重,还引发了脓毒血症和急性肾衰竭。

    该院区肾病内科负责人蔡源表示,除了年龄大、病情急之外,更让医护人员有些挠头的是,患者是一位聋哑人。不光无法口头交流,读写能力也比较差。远在外地的女儿最快也得数天时间才能返回。医护人员在协助其办理妥当入院手续后,便迅速展开治疗。针对这位“特殊患者”的情况,大家先通过网络与老人的女儿取得联系,在对其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后,从检查、治疗到护理,包括日常生活都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蔡源说,自己过去参与过医院组织的手语培训,此前在工作中也曾接触过一些聋哑患者,掌握一些简单的手语。考虑到患者独自一人住院,难免还会有些焦虑和无助,每次查房,他不仅关注老人病情的变化,也格外关注她的心理状态,还会用手语与她交流一番。在工作之余,他还带着科室的医护同事们一起学习了一些日常常用的手语动作。

    在接受了抗感染、补液以及营养支持等一系列精心治疗后,老人的病情逐渐好转,精神状态也慢慢恢复。随着对环境的逐渐熟悉,她也摆脱了起初的焦虑不安。不仅在医护人员查房结束时,会主动打出“谢谢”的手语,还会用手语询问蔡源:“为什么你一直在这还没下班?”

    等到老人的女儿从外地返回来到医院时,老人的病情已基本稳定。看到母亲被照料得妥当,特别是在得知医护人员经常用手语与母亲交流后,她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在顺利出院前,老人的女儿特地将一封感谢信送到医护人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