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5日在洛杉矶开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在会上被授予“威廉·费恩贝格卒中卓越贡献奖”。这是该奖项设立34年来亚洲科学家首次获奖。
据介绍,过去30年里,王拥军及其团队在卒中疾病防治领域取得诸多重要突破,包括找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种抗血小板药联用的“双抗”方案。
此外,王拥军团队综合应用影像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设计并证实了溶栓治疗新方案,将静脉溶栓时间窗从4.5小时扩展至24小时。
这意味着,90%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机会得到溶栓治疗,在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的同时,患者致残率能够降低8.8%。
王拥军团队完成超过50项全国性的临床研究,其中14项研究为国际卒中防治提供了“中国方案”。
王拥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过去20多年见证了中国脑血管疾病研究在国际舞台上从跟跑、并跑、到如今领跑的地位变化。此次获奖是对中国研究人员卒中临床研究成果的肯定。
国际卒中大会由美国心脏协会主办,是脑血管疾病科学与治疗领域规模最大的全球会议之一。为期3天的会议聚焦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创新治疗方案等,来自世界各地的约4000名专业人士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