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黑衣黑裤、利落的短发、深灰色棒球帽、细框眼镜,36岁的川妹子陈哲涵装扮得很男性。
陈哲涵现在的职业也很男性——维修工。记者走进她的家兼工作室,只见工具墙上挂满橙色的锤子、榔头、打孔机、螺丝刀。她说,屋里的桌椅板凳和墙上的置物架都是她的作品。
3年前,陈哲涵的人生与维修行业毫无交集。那时,她先后经历创业失败、餐厅倒闭、公司裁员。接下来做什么?她在网上看到一些独居女性的求助帖:“如何自己换门锁”“清洗空调要注意什么”……这些帖子让她意识到,女性对同性维修工的需求远比想象中迫切。她决定成为一名女维修工。
电工培训班里唯一女学员
想要成为能接单的维修工,需要经过培训并考取电工等级证、特种作业操作证等证书。
去年初,陈哲涵报名参加了一个电工培训班。班里50多个人中只有她是女性。在去上课的路上和电梯里,她总会被男学员问同样的问题:“你一个女的,怎么来学电工?”她从中听出了言外之意——年轻女子不该干这一行。
其实,在此之前,她原本就会一些水电和木工活。10年前家里老院子翻新,从刷墙、砌砖到水电,她参与了老院子“变身”花园的全过程。“我本来就有这些技能,只是之前没有以此为业。”
在旁人不理解的目光中,陈哲涵拿到了一系列资格证。
学成归来,由于没有公司愿意接纳一名女维修工,去年10月,她选择来武汉成立工作室,在“小红书”上注册“维修女工橙师傅”,专为女性顾客服务。她看到的是维修市场上独居女性的困惑——“家中水电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男维修工上门,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以后女维修工会越来越多的”
“我的服务对象都是独自在家的女性,我也要考虑自己的安全。”陈哲涵说,除了线上接单,她在线下开课培训女学员。
前段时间的维修课开在工作室里,6个姑娘围坐在桌前听她讲如何使用打孔机,如何更换水管、水龙头,以及门锁阀芯。
“无论是漏水还是堵塞,只需要在拆解过程中观察是哪部分损坏,购买同样的零部件更换就行了。”陈哲涵拿出准备好的单管水龙头、冷热水双管水龙头、软管甚至是模拟的水台,先拆一遍,再手把手教姑娘们怎么安装。
每次课程结束,陈哲涵总能收到很多温暖的反馈。这些姑娘装好了灯、换了开关面板、换了水龙头和门锁等,这是她成就感的来源。
“终于有女维修工了。”刘淇是一名全职宝妈,在手机上刷到“维修女工橙师傅”后马上予以关注。她告诉记者,之前家里燃气热水器报了故障代码,她有过不愉快的维修体验。“这次,陈师傅很耐心、温柔,哪些地方坏了跟我解释得很清楚,让我安全感满满。”
不少外地人在陈哲涵的视频下方留言:“太棒了,如果可以全国巡回‘维修’到我的城市就好了。”她回复:“不用,以后女维修工会越来越多的。”
独居女性请她换灯等了11天
2月25日,陈哲涵将架梯和十几斤重的工具箱塞进车子后备厢,与记者一同到独居女性小张家更换顶灯。
这是一套一居室,一张床、一个沙发、一个茶几几乎占据了整个空间。
上门前,小张通过微信将家里坏掉的顶灯拍照发给陈哲涵。在她的指导下,小张买了新灯。
在床上铺好防尘罩,踩上自带的架梯,陈哲涵熟练地用螺丝刀拆旧灯。
大约半小时后,顶灯更换完毕。开灯的一瞬间,小张笑着说:“哇,全世界都亮了!”她说,因为顶灯在床的正上方,不想让陌生男性进卧室,所以她拖了好几个月,每天借助电视屏幕的亮光生活。“这次,我特意等陈师傅从成都回到武汉,等了11天终于如愿以偿。”
换完顶灯,陈哲涵又帮忙安好镜前灯,并把现场打扫干净。返回的路上,陈哲涵说,她现在接的单子不多,一周两三个。其他的接单方式诸如业内师傅互相转单、地推、开店、找物业公司合作,都因为她初来乍到和出于成本考虑无法实行,大部分订单来源于她经营的自媒体账号。
记者郝天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