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於鑫益 夏萌萌)“我妈骨折后完全不能下床,在小金的照护下,半年多来她没有长过一次褥疮,也没有发生过任何感染。”3月9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75岁的陶阿姨说起医院推出的“免陪照护服务”,言语间都是满意。
2024年10月26日,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新设的“免陪护照护服务”项目,引发百姓关注。今年2月25日,广东省发布《关于公布“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明确了“免陪照护服务”项目价格及全省最高限价,从4月1日起正式实施,成为全国首个落地“免陪照护服务”的省市。3月初上海发布消息,5月底之前,全市、区所有三级医疗机构将全部开展“免陪照护服务”试点。
根据《通知》,“免陪护”不是无人照护,而是不再依赖患者家属亲自陪护,将由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不间断生活照护服务。记者了解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为破解“一人住院,全家受累”难题,2020年开始推行病区固定护理员,去年开始试水“免陪照护服务”,今年3月初,在老年医学科和全科医学科首设“免陪照护服务”病区,推出持证医疗护理员24小时全程照护,成为全省率先试点“免陪照护服务”的医疗机构。
把老人托付给专业医疗护理员
我们更放心
陶阿姨的母亲童奶奶是位百岁失能老人。去年8月,童奶奶意外骨折住进武大中南医院,金桂芳成了专门照护她的医疗护理员。
“奶奶,现在我们来擦一下脸,您舒不舒服呀……”9日上午,金桂芳一边轻轻地给童奶奶擦着脸,一边不停地在她耳边小声念叨。金桂芳笑着解释,虽然童奶奶说不了话,没办法回应,但她能听见。紧接着,她又给童奶奶擦拭了胳膊和身体。这样的擦洗,每天至少2次。
按医嘱,每2小时要给老人翻身、叩背。童奶奶个子高大,体重也重,给完全不能动的她翻身并非易事。金桂芳一只手扶住老人的肩膀,另一只手扶住髋部,将童奶奶翻转,后背就露了出来。她熟练地将手掌握成杯状,轻叩老人的背部,且麻利地将软枕头依次放在老人背部、腹部、腿部等,忙完这些,金桂芳的额头已经沁出薄汗。
来不及坐下休息,就到了给童奶奶喂水的时间。金桂芳将温水抽吸到注射器后,缓缓注入童奶奶的输液管中。“奶奶长期卧床,吞咽功能不行,直接喂水容易引起呛咳。”金桂芳说,万一不小心呛到气管,会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在童奶奶的床头,贴着饮食饮水计划单。从早上6时30分到第二天凌晨3时30分,每2小时需要喂一次水,其间还要喂3次药、2次营养餐,再加上每2小时一次的翻身,金桂芳24小时几乎要寸步不离地守着童奶奶。
“我们家虽有兄弟姐妹4人,但全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没有办法给予母亲很好的照护。”陶阿姨坦言,母亲骨折后,左腿做了半年牵引,护理更是难上加难。在小金的专业照护下,所有医生担心的卧床综合征在母亲身上都没有发生。回想起十年前父亲脑中风住院时的情形,她感慨地说,当时也请了护工,但他们只能承担买饭、擦洗等最基础的生活护理。
陶阿姨向记者透露,小金的服务价格跟请护工的收费一样,但性价比高得多。“把老人托付给专业的医疗护理员,我们也更放心!”
医疗护理员
让患者安全更有保障
58岁的金桂芳是新洲人,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做了6年护工。此前她一直在骨科病区,去年转到全科医学科。今年1月,经过医疗护理员培训后,金桂芳顺利通过了省卫健委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成为湖北省首批持证上岗的医疗护理员。
童奶奶是金桂芳到新病区后护理的第一位患者,也是她从事护工行业以来照护的首位全失能卧床老人。“医疗护理员不仅要为患者提供衣食起居等生活照护服务,还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配合完成部分临床照护工作。”在金桂芳看来,医疗护理员对护理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她表示,想要在这个行业立足,既要懂专业知识、爱岗敬业,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此次“免照护服务”模式的推进,更是增加了自己的职业获得感。“以后我们只需要按医院要求用心服务好病人,就能获得更为体面且稳定的收入。”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护理部主任冯毕龙指出,目前,医院的住院病人主要是家属和护工在照护。她表示,护工频繁地在不同科室流转,只有找到服务对象才有活干,收入上不稳定,很多人没有安全感。很多护工缺乏专业护理知识,照护时多依赖于自己的经验。比如病人术后翻身是有严格要求的,不能随便翻身,有的护工不懂,病人提出要求就给翻身,这可能会造成伤口破裂,严重的还要进行二次手术。对于病人而言,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与护工不同,医疗护理员的培训有标准化的路径。冯毕龙解释,经过专业化培训,考核过关的医疗护理员,由于接受过更为系统的医疗护理培训,他们能在护士的指导下,为患者尤其是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临床照护服务,协助病人做康复和运动,不仅能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并能协助医护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让患者在院安全更有保障,他们的职业获得感和归属感也更强。
全科医学科主任金雅磊向记者透露,老年医学科和全科医学科的住院患者八成以上都是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多病共存的情况下,护理员如何配合医护完成患者照护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也很浩大的工程。仅凭个人经验远远不够,必须经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培训。她透露,每天医生护士查房、交接班时,医疗护理员也要一同参加。他们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调整照护时关注的重点,避免因疏忽造成伤害,提高护理质量。
要推动落地
亟待出台统一收费标准
新推出的“免陪照护服务”与“无陪护病房”有何不同?对此,冯毕龙解释,此前一些医院推出了“无陪护病房”,这类病房是不允许家属进入的。而免陪照护病房,是由医疗护理员提供专业照护,同时鼓励家属进入提供亲情照护。“对于生病入院的患者来说,亲情陪护也是早日康复不可或缺的一环。”
金桂芳的劳务关系挂靠在武汉中南安馨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下属全资子公司。公司负责人陈智敏曾到美国和日本多个照护中心进行过访问和交流。他向记者介绍,在护理服务配置上,美国的医院配备有两个团队:一个是注册护士和执业护士团队,相当于我们国内的护士角色,负责患者的医疗护理,包括病情观察、药物管理、治疗护理等;另一个是护理助理团队,相当于医疗护理员,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基本生活照料和环境整理等。“日本也类似,有护士和介护员,分别负责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工作。”陈智敏称,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在强调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医疗护理和生活护理的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据了解,中南医院像金桂芳这样的护工有300位,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医疗护理员培训。冯毕龙认为,推行医疗护理员持证上岗能在短期内缓解目前护士无力承担患者生活护理,患者家属为陪护身心疲惫的两难局面。“想要真正推动‘免陪照护服务’落地,亟待尽早出台统一收费标准。”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