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孙姝 薛义)夏天哪些水鸟喜欢在武汉的湖泊修筑“爱巢”,生儿育女?一份“鸟调”报告给出准确答案:8种。4月2日,《2024年武汉城区湖泊繁殖水鸟调查报告》发布。
去年5月15日至8月31日,市园林和林业局、市湿地保护中心、市观鸟协会组织54名志愿者,对武汉城区15座湖泊进行了繁殖水鸟调查,形成了这份报告。这15座湖泊是:江岸区塔子湖,江汉区西北湖,硚口区张毕湖,汉阳区月湖,武昌区沙湖,洪山区南湖、野芷湖、杨春湖,东湖风景区东湖,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红旗湖,东西湖区金银湖,江夏区汤逊湖藏龙岛,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太子湖、汤逊湖、万家湖。
调查结果显示,这15座湖泊共记录到水鸟20种,最大个体数量合计为2500只。在除杨春湖以外的14座湖泊中,均发现了繁殖鸟巢,共有835个。
分析发现,这些鸟巢为灰翅浮鸥、斑嘴鸭、小䴙䴘、凤头䴙䴘、黑水鸡、黄斑苇鳽、黑苇鳽、水雉等8种水鸟修筑,其中灰翅浮鸥筑的巢最多,共有739个,占鸟巢总数的88.5%。从空间分布上看,东湖记录到的繁殖鸟巢最多,达183个;万家湖次之,有146个。
记者了解到,这些水鸟多依托城区湖面茂密的芡实、野菱等浮水植物筑巢繁殖、遛娃。有的浮水植物,如野菱,既是筑巢的材料,也是水鸟的食物。
水鸟繁殖的高峰期为6月和7月,而此时正好是武汉湖泊打捞水草的高峰期,机械作业对水鸟繁殖干扰较大。
2018年以来,武汉加大城区湖泊水环境治理力度,在湖中种植大量沉水植物营造“水下森林”。经过几年生长,湖泊水质明显提升。同时,生态向好吸引了大批夏候鸟前来筑巢繁殖。而夏季又是水草换季时节,如不及时打捞又会影响水质。
4月2日,市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联合发出倡议:有关单位合理规划水草打捞日程,在夏候鸟孵卵、育雏等繁殖关键时期,主动避让鸟类繁殖区域,待鸟儿安全度过敏感期后再进行有序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