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58岁阿姨已在奶茶店工作4年

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要求自己和孩子都不能跟社会脱轨

    李梅在学习奶茶相关知识。

    讲究形象的李梅。

    “年轻人能干的,我们这个年纪照样能干!”58岁的李梅已在武汉的一家奶茶店工作了4年。将奶茶打包好递给顾客时,她总是笑眯眯地说:“祝你生活愉快!”

    总是跟年轻人接触

    要讲究形象

    4月10日,记者在位于武汉光谷雄楚一号商圈的“一点点”奶茶店,见到了在窗口忙碌的李梅。不到10平方米的店内,她和3名同事分工明晰高效。这天,她的主要任务是打包,她边擦拭奶茶杯上的水,边低头检查订单,接着装袋、封口、贴单、递出窗口,动作一气呵成。

    休息间隙,李梅接受了记者采访。她是宜昌人,生于1967年。摘下口罩、换下工服,她看起来并不像快60岁的人。她身材匀称,穿玫红色的T恤、蓝色牛仔裤和帆布球鞋,扎一根马尾,头发在一周多前染成了玫红色。“因为我们总是跟年轻人接触,要讲究形象!”李梅笑着说。

    她租住在奶茶店附近,每天从家里步行十几分钟到岗,一般上午10时上班,晚上9时下班,最晚的一次,她曾干到次日凌晨1时。工作4年来,李梅“从来没有拖过任何人的后腿”。每逢节假日高峰期,她每天最多能摇600多杯奶茶;跨年时,她一天打包过1000多杯奶茶。

    在奶茶店工作,并不是件轻松的活。记者咨询多家奶茶店了解到,门店员工年龄多在20岁到35岁,这并非招聘时有明确限制,只是行业对体力的要求高,“一站就是8到10小时”的情况很常见。今年58岁的李梅,是“一点点”奶茶在武汉区域80余家门店中年龄最大的员工。

    “即使完全排除年龄因素,和其他所有年轻同事相比的话,她的表现也不比任何人差。”“90后”店长陈锦旭语气肯定地告诉记者。他介绍,从2021年初至今,每月除了休息日那几天,李梅几乎从不缺席。

    陈锦旭在谈起李梅时说:“什么力气活都抢着做,遇到任何问题,总是第一时间承担责任,即使不是她的问题。”

    “只允许别人叫她阿姨”

    陈锦旭记得,李梅是主动来求职的,找到他时,她刚经历好几次求职碰壁。陈锦旭告诉她,一般不招年龄这么大的员工,她恳求道:“小伙子你给我一次机会,你让我试一下。3天内,干得不好我就走人。”试用3天后,李梅被录用了。

    奶茶店的工作起初对李梅来说,最难的不是久站,而是时刻要动脑筋计算数据。“比如说,一杯奶茶糖要多少、冰块要多少,中杯三分糖加小料的克数是多少,大杯五分糖不加小料的克数又是多少,去冰、少冰还是热饮,这些也都是变化量,每杯奶茶的配方数据都不一样。”

    看着厚厚的一本产品册子,她感到压力很大。“别人能背下来,那我也能背下来。”工作第一年,大年三十的夜晚,她还在背资料。她很快摸到规律,果茶、纯茶、奶茶是几种大类,就算有一千种奶茶,万变不离其宗。

    备料、泡茶、点单、打包,李梅都学习了一遍。在她看来,包装这个环节也很关键,速度要快,等餐的快递员们需要争分夺秒。

    李梅介绍,门店员工工资按小时算,有人一天工作6小时,有人8小时,有人10小时,工作时长依据员工能力和接受程度。她长期保持每天工作约10小时,平均每月能拿到5000元,最高时6500元。“像我们这个年龄,在外面也很难找到工作。”李梅对这份工作的收入很满意。

    李梅熟记了厚厚一本培训手册,能靠手感精确把控个位数的配料克重区别,顺利通过两次理论业务考试,还常承担培训年轻人的工作。

    “她总是说‘我就要比年轻人厉害’,虽然年龄已经可以当奶奶了,但她不允许别人叫她奶奶,只允许别人叫她阿姨。”陈锦旭笑着说。

    “做事要先做人。”这句话,是李梅信奉的职场之道。

    李梅身边的同龄人都已经在带孙子了,她闲不住。她不喜欢打牌,也不爱跳舞,感觉工作更让她开心。“你休息了,就跟社会脱轨了,就不能进步了,再一个,你在家待,一旦郁闷了,病就都来了。”

    李梅的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儿子刚从湖北经济学院毕业,女儿在武汉大学读大四。她从小教育孩子:“妈妈在外面怎么做,你们就要怎么做,不能给妈妈丢脸。”

    儿女对妈妈在奶茶店的工作都很支持。对于子女的职业选择,李梅说,选择什么工作她都不干涉,但必须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做。如果有机会,她还想带孩子一起加盟奶茶店,干到不能干为止。

    李梅说,工作没有贵贱,即使自己的儿女在奶茶店打工她也能接受,但必须“从基层干起,把事情做好,不管家庭条件好不好,都不能躺在家里,人一旦跟社会脱轨,就泄了气”。

    (文/图 记者占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