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

请收下这份抗癌“实用指南”

    近日,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启动仪式在重庆举行,现场发布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

    图据中新社

    每年的4月15日为全国抗癌日,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近日,以“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启动仪式在重庆举行。癌症的风险因素有哪些?如何早预防、早发现?当天在启动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旨在推动肿瘤防治从疾病治疗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型,覆盖28个瘤种、41个技术,为大众提供了一份抗癌“实用指南”。

    早预防,防患于未然

    当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约406.4万例。“癌症是可防可控的,许多癌症可以通过控制癌症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等进行预防。”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说,希望通过核心科普知识的发布,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

    戒烟是降低肺癌风险最有效措施;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与肝癌密切相关,不食用霉变的食物是关键预防措施;幽门螺杆菌是明确的胃癌致病因素,分餐制能够减少病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机会……科普知识给出了对多种癌症的预防策略。

    “保持饮食均衡、加强运动、维持健康体重是预防癌症的重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田艳涛在对科普知识解读时说,均衡饮食,多吃鱼、豆类等优质蛋白,适量摄入乳制品,避免暴饮暴食,把体重指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能有效降低肿瘤发生风险。

    “重治轻防,希望渺茫,癌症防控战略需要调整,把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健康为中心,以治疗为中心转化为以预防为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副部长陈小兵说。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14亿多人共筑的生命防线。”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说。

    早筛查,掐灭“小火苗”

    “体检是防癌的‘防火墙’。”田艳涛表示,很多肿瘤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定期体检,通过血液、影像、胃肠镜等检查,能发现隐藏的微小病变,实现肿瘤的早发现、早干预,大幅提升治疗效果。

    随着技术发展,许多新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肿瘤筛查中。如液体活检实现无创筛查肿瘤痕迹,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识别早期癌变等。

    “人工智能能够在影像分析中减少误判,提高效率,但复杂病例及罕见病变还需医生进行综合判断。”田艳涛说,人工智能是帮手,最终诊断权在医生。

    早治疗,精准施策

    科普知识介绍,在肿瘤治疗中,可以根据个体实际情况,联合化疗、免疫、靶向治疗等多种疗法,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治疗中需结合患者身体状态、副作用及最新研究数据优化方案。

    当前,肿瘤治疗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如精准放疗能“集中火力”打击肿瘤,尽量避免伤及正常组织;机器人手术能够通过机械臂实现更精准的操作……田艳涛提示,不同的治疗、手术方式各有优势,需根据病例合理选择。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放化疗往往会给身心带来很多痛苦。科普知识指出,要建立心理支持与定期情绪评估机制,提供针对性情感支持,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音乐干预可改善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康复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度运动改善疲乏,提升体力。

    “肿瘤防治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参与的持久战,防、筛、诊、治、康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田艳涛说,希望用权威科普照亮肿瘤患者生的希望,迎接更健康、更美好的明天。

    【相关】

    把握这些细节

    科学进行肿瘤早筛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发病率排名前十的癌种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子宫颈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

    癌症并非不可战胜,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许多类型的肿瘤在早期阶段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肿瘤早筛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在肿瘤尚小、更容易治疗的时候发现它,大大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时间。以肺癌为例,早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超过70%,而晚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则不足10%。

    肿瘤早筛,对于肿瘤的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医生会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筛查方案,并解释筛查结果的意义和建议,请遵医嘱选择合适筛查方法。筛查的频率应该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一般来说,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筛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肿瘤。除定期筛查,还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等,降低患癌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