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汉兴街道常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华青
【案例背景】
小区旧改后
面临精细化管理新挑战
常二社区成立于2000年,地处杨汊湖中心地带,属开放式老旧社区。社区现有居民3104户、7333人。2022年10月,常青二垸小区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后,路面整体刷黑,原本坑洼不平的单元门口路面重新铺设了整齐划一的海绵砖,变得宽敞、舒适、整洁,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新现象悄然浮现,给小区管理带来了新挑战。部分一楼居民用泡沫箱或者形状各异的破旧花盆在门口种植花卉,还有居民用木板“圈地”种起了蔬菜。这些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的个人爱好,但却打破了旧改后原有的整洁秩序,使得公共空间杂乱无章,不仅影响了小区的整体美观,还引发邻里纠纷。多位居民向市民热线、社区反映:要求社区对泡沫箱“圈地”种菜现象进行整治,还小区干净的生活空间。如何在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的同时,维护小区的公共秩序和环境整洁,成为社区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治理办法】
聚合力
进行“花园客厅”微改造
步骤一:强化组织架构,实现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社区党委持续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架构。延伸、建强“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链条,使得社区治理的力量能够深入到每一个楼栋、每一户居民,实现了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组织下沉党员建立14个下沉服务团队、1个片区综合党组织,引导3家下沉单位、18名居住地报到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成立“工作坊”,开展建言献策座谈会,提出“花园客厅”微改造建议。
步骤二:共建单位主动认领项目
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汉区分局、区园林局、武汉轻工大学等3家共建单位,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认领“花园客厅”项目各个环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汉区分局负责花箱制作,区园林局为居民添置了部分植物,武汉轻工大学为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步骤三:居民参与项目协调和施工
社区通过十余次“家‘常’里短”议事会协商,敲定由居民组织成立“爱绿护绿志愿者服务队”,进行项目协调和施工。减少了改造过程中的矛盾和纠纷,增强了他们对改造项目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提高了改造项目的实施效果。
步骤四:成立维管和养护小分队
“花园客厅”建成后,由居民自发成立维管和养护小分队。定期组织“花园课堂”培训,让更多居民学到种植技术,能参与到花园的维护和管理中来。
同时,开展“最美种植园”评选,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制定了管理公约,推动形成“共享共建共维”的社区治理机制。
【成效与启示】
扩大“朋友圈”
壮大社区治理力量
社区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下的桥梁纽带作用,借智借力在基层微治理、微改造、微服务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在共建美好家园的过程中,社区不断扩大“朋友圈”,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健全完善共建机制,社区治理的长效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在社区治理中,创新实践是推动社区治理不断发展的动力。社区这次“花园客厅”的创新做法,提高了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花园客厅”也荣获2024年度武汉市群众诉求办理优秀案例;“花园客厅”微改造视频荣获“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短视频大赛3等奖。
通讯员李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