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区吴家山街道祁家山社区党委书记 易枫
【案例背景】
如何让老年人
老有所为、难有所助
祁家山社区成立于2000年,辖区面积0.41平方公里,包含天合新界、文苑花园、园艺花城、东顺擎天等4个居民小区和文家里私房片区,总人口11209人。老旧小区,高龄居民人口偏多。如何让他们过得舒心、老有所为、难有所助,成为摆在社区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治理办法】
聚焦居民需求
构建精细化服务矩阵
“送学上门”为老党员“充电”
针对辖区内行动不便的老年党员难以参与集中学习的实际困难,社区党员志愿者主动化身为“送学使者”,携带党员学习资料,组成小分队,逐一走进党员家中。
志愿者们结合民生政策、社会发展、社区建设等老人关心的话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确保高龄党员在家中也能及时“充电”。来自天合新界小区的刘么英老党员感动地说:“社区工作人员把学习资料送到我家中,还耐心讲解政策,让我心里格外温暖!”
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
活动中,采用“党员带头入户”“优先入户党员”的方式,深入到党员群众家中,和社区网格员一起与老人拉家常、问冷暖,详细记录他们在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情感陪伴等方面的需求。采用“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反馈”闭环机制,现场为有需求的老人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针对“代买药品”“物资采购”等个性化诉求,立即结对提供“定制化”服务。
同时,志愿者仔细检查老人家中水电、燃气设备,叮嘱春季健康防护要点,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贴心服务守护独居老人的生活安全,重点关注行动不便的老年党员、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
通过党员主动“行走社区”,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治理模式升级。以党建为纽带,聚焦“一老一小”及困难群体。让“行走社区”成为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与民生保障同频共振,切实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里。
祁家山社区工作法主要涵盖七个方面。“祁漫步”察民情,走到居民身边,了解他们深层次需求;“祁谋划”聚民智,依托居民议事会、党建联席会,共商社区改造、服务提升方案;“祁建设”惠民生,联合共建单位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便民设施建设;“祁守护”保民安,组建“红袖章”志愿巡逻队,建立“1分钟响应”安全隐患排查机制;“祁关爱”暖民心,针对“一老一小一特”开展重点群体精准服务;“祁公益”汇民力,发动党员先锋带头投身志愿服务,以榜样力量激发居民热情;“祁分享”促民乐,通过“社区故事会”“治理微课堂”推广典型案例,激发自治活力等七大服务板块,这也成为祁家山社区治理的法宝。
通过精细化服务矩阵,目前已累计解决居民诉求80余件,实现党的建设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
【成效与启示】
“行走社区”打造零距离服务
祁家山社区开展常态化“行走社区”行动,以“送学上门+暖心慰问”双重服务模式,将党的理论与关怀直接送达居民家门口,生动诠释了“服务零距离、治理全覆盖”的基层治理理念。
下一步,社区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让民生实事在一线开花结果,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讯员刘飘
策划/东西湖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