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钢铁绣娘”李云飞:

一把焊枪“绣”出“中国精度”

    李云飞正在焊接钢构件。

    身材小巧的李云飞当过绣花工、收银员、美妆导购,最终却选择了当焊工。经过12年的拼搏努力,4月28日上午,这位女农民工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37岁的李云飞先后参与30多个国内外重点项目。看完她和团队完成的“作品”,外籍专家称赞:焊出了教科书级“中国精度”。

    走进李云飞的寝室,床头堆满了《电焊工工艺学》《钢结构制造工艺学》等专业书籍,因经常翻看,有些书页边缘已翘起。

    “在男将扎堆的制造车间里,李云飞技术不一定最好,但她最刻苦、最有耐心、最愿意学习。”车间组长周志明跟记者谈及李云飞时,在一旁的她却笑着说:“我是农村伢,学历不高,只想学好手艺。”

    李云飞老家在湖北鄂州,中专毕业后,在帽子厂做过绣花工,在百货商场干过收银员,在化妆品柜台干过美妆导购。女儿3岁那年,时年24岁的李云飞决定当焊工。“试过很多工作,都觉得不合适。恰好镇上一家工厂招焊工学徒,我就去了。”

    真拿起焊枪,李云飞没少掉眼泪。护目镜没罩好,眼睛又红又肿。夏天的车间高温夹杂着烟尘,老师傅们可以敞开衣服凉快,她只能不停给自己灌水。一天干下来,汗水浸透工服,结出盐霜。

    2013年,李云飞从鄂州来到武汉中法生态城,从地方小厂“焊”进钢构领域的“国家队”中建钢构武汉公司。入职不久,李云飞就碰到了一块“硬骨头”,要焊接一个较日常超出30mm厚度的钢管。

    李云飞抱着40斤重的焊丝,在2.4米高的钢管上爬上爬下,连续15小时烧完3圈焊丝后,她焊接的构件11道焊顺利通过焊缝探伤检测。

    经过12年的摸爬滚打,横焊、立焊、仰焊等各种焊接位置李云飞手到擒来,埋弧焊、电渣焊等各类焊接方式她轻车熟路。

    而中建钢构武汉厂工艺组经理刘亚东在车间巡查时最怕碰到李云飞,“碰到了,她就会问很多问题,回到办公室还要查资料,害怕给她解答错了”。

    工艺组曾邀请李云飞等3名优秀焊工共同开展一项新技术实操验证。刘亚东说,李云飞虽不懂深层次的专业理论,经验却告诉了她这一块钢板怎么去焊。她的每一次质疑,都促进了工艺的改进。

    公司专门成立“李云飞劳模创新工作室”,由她带领工友们完成了“冷丝复合埋弧焊技术”等4项课题,每年为工厂节约生产成本72.77万元;搭建H型钢智能示范生产线,助力公司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去年开始,李云飞的工位上又多了一件工具:智能焊接机器人操作手柄。她主动申请参与焊接机器人的试验,目前焊接机器人已在武汉厂车间进行试应用。

    师带徒、传帮带,在李云飞等老师傅的手把手传授下,一批“新生代”大国工匠在班组里显现。徒弟杨军参加全国数字化技能大赛,捧着全国第四的奖杯说:“师父教会了我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截至目前,李云飞所在车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项、全国优秀农民工1项、省劳动模范1项、省五一劳动奖章5项。班组也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

    “当焊工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能在鄂州城区买房,给女儿一个温暖的家。”每天下班后,李云飞会通过手机与家人视频,“当看到父母在新房里吃饭、看电视,读初三的女儿认真备考,就感到非常安心。”

    记者袁满 张衡 通讯员周雄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