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汉兴街道玉兰里社区主任助理 陈玉叶
【案例背景】
小区设施老化、居民矛盾多发
江汉区汉兴街道玉兰里社区是老旧、次新小区融合型社区,辖区面积0.71平方公里,共有5个小区10个院落,包含商品房、职工福利房、公寓等,居民对生活品质追求较高。近年来,居民诉求更加多元化,而房屋交付年限增长、基础设施老化及绿化项目退化问题日益凸显,小区居民、业委会与物业的矛盾加剧,成为基层治理难点。
【治理办法】
联动资源多方共治
党建引领
创“1+3+X”治理办法
小区治理,人是关键。社区党委扛牢党建引领旗帜,探索建立“1+3+X”联动治理办法。“1”坚持党建引领;“3”抓住社区基层治理人员、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等三个关键力量;“X”链接引进社工、志愿者、党员、群团组织等社会资源。在这一架构下,多方联动,协同运作,齐心协力处理小区各类事务。
为更好地搭建联系平台,提供便捷的党群服务活动空间,在社区党委组织下,小区党支部、物业党支部共同谋划建设常青南园小区党群服务驿站。支部发挥核心作用,收集整理居民意见,发动党员先锋、驻辖区专业单位、物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驿站的规划、建设,于2023年在E6栋架空层挂牌成立,日常运转由小区和物业党支部共同负责,截至目前已开展上百场学习、文娱活动。
架“连心桥”
把困难“一网打尽”
社区为进一步优化治理方式,搭建“三方联动”平台,把物业、业委会力量也融合到网格管理中,除了党支部交叉任职,物业还聘请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担任物业服务质量总监,实现社区民生与物业服务项目“双向进入”,达到“一网共治”的双赢效果。
常青南园小区居民一度要求更换物业公司。社区“两委”带领网格员、楼栋长通过上门走访、居民信箱、座谈会等方式,将矛盾精准定位到“业委会不作为、物业责任缺失”上。面对这两个主要矛盾,一是把好“人员关”,进行业委会人员改选,物业公司提交管理服务改进意见;二是搭好“连心桥”,以社区网格负责制建立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机制,畅通沟通渠道,积极化解矛盾。最终达到,业委会“开单子”、社区“列方子”、物业“接单子”,通过多种形式破除沟通壁垒,办好居民关心的事。
联动平台搭建后,常青南园新业委会第一件事就是和物业共同出资对小区破损道路进行修补,升级儿童乐园设施并加铺了地面防滑毯,更新高清监控,还对小区车道、步道刷黑、加固,进行小区绿化改造等。让小区“美出了新花样”,居民对此赞不绝口。
链接资源
建美丽和谐社区
常青南园业委会将乒乓球爱好者和居民的活动室建设需求单送到了社区,社区积极沟通物业,决定将空置架空层盘活成乒乓球活动室,乒乓球爱好者前后共筹集资金1万多元用于活动室改造建设,解决改造资金问题。如今,每天有超20人次在这里打球锻炼。
玉兰里社区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众多,在共建合作机制下,社区梳理居民服务需求清单,与单位签订“共建协议”,通过链接单位资源补齐治理短板。例如,链接法院、律所等专业力量,为小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反诈等普法服务;邀请社区卫生院定期到小区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量血压、测血糖等家庭医生健康咨询服务;发挥外卖小哥“流动网格员”身份,上门送餐帮助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民生政策等。通过一系列社会资源的引入,为社区治理注入多元力量。
【成效与启示】
多方联动绘社区治理新画卷
通过“1+3+X”联动治理模式,社区有效整合资源,实现“邻里友好、环境宜居、生活幸福”的大跨越。
在党员的带动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热情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增强,治理队伍越来越大,许多看似困难的问题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能轻松解决。提升了“一老一小”软性服务和居住环境,为社区治理创造了良好氛围。邻里关系更加和睦,利益冲突减少,社区居民投诉率直降70%。
在党建引领下,通过党组织统筹谋划,把单位资源转化为服务居民的一线资源,助力解决社区治理资金等问题,架起多方联动的“连心桥”。
“以民为本、为民服务”是社区的工作宗旨,只有多措并举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才能全面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