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6月09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社区课堂带儿童“触摸”千年农耕智慧

视听触多维体验让节气知识“活”起来

    志愿者给孩子们普及节气知识。

    “梅黄时节插秧忙,稚子田间识农桑。”6月7日,武汉经开区沌口街道宁康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一场“芒种童韵 趣探仲夏”主题活动,带领15名社区儿童穿越千年农耕时光,通过视听触多重体验,让传统文化在童趣中“活”起来。

    活动以动画短片《芒种物语》为引,金黄麦浪翻滚、青梅缀满枝头的画面跃“出”屏幕,“麦收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配合动态场景,瞬间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志愿者老师化身“节气导师”,用生动故事讲述芒种“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的物候特征,结合“青梅煮酒”“送花神”等民俗传说,让抽象的节气知识变得鲜活可感。

    在“五谷盲盒大挑战”环节,稻谷的粗糙、麦穗的芒刺、高粱的颗粒感,通过孩子们的小手传递着土地的温度。“这个扎扎的!是爷爷田里的麦穗!”8岁的王一乐举着辨认成功的谷物欢呼,现场充满童趣。随后,孩子们手捧真实谷物,齐声诵读“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稚嫩童声中饱含对农耕的敬意。而“微缩农田”里的“抢收麦粒”游戏更将课堂搬进“田间”,孩子们手持迷你农具争分夺秒,在奔跑协作中切身感受“足蒸暑土气”的辛劳。

    活动高潮出现在“芒种创意工坊”。孩子们用黏土塑出饱满麦穗,以彩纸拼贴“送花神”场景,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立体艺术。10岁的张朵朵指着自己创作的“麦收图”分享:“原来‘夏争时’藏着古人抢收抢种的智慧,太有意思了!”

    “我们希望通过多感官体验,让传统文化可看、可触、可玩。”宁康园社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打造“节气里的课堂”系列活动,以童趣视角为纽带,让千年农耕文明在青少年心中绽放新彩,让文化自信扎根社区土壤。

    通讯员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