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6月09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高考带给我的

    时隔多年,当我再次回忆高考,这么近又那么远,无数个起早贪黑的伏案日夜成为我人生中的光辉岁月,而当年那种只为高考全力以赴的热血心潮,依旧澎湃。

    2014年,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场大考。催促人迎难而上的,更多的是对名校光环的追逐。“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我将这8个字写在了书桌前,也烙刻在我19岁的青春里。

    那一年,是怎样的一年呢?我好像没有见过冬日里的暖阳,也没有吹过夏日里的清风,只是觉得尚未配好剑,身却在考场。所有的耕耘也好、劳累也罢,都被那个火热的6月蒸烤过后,只留下深深的遗憾。

    当我看着那些曾经默默无闻却一举成为黑马跻身一本院校的人,还有曾经并肩同行的人相继开启了他们向往的大学生活,我默然转身,回到了高三的教室。面孔全新、环境迥然,这是我冲出所有反对的声音,坚定选择的回头路。

    这一次,我选择了轻拿轻放,我放下了对复旦的执念、放下了缥缈的幻想、放下了心里的重负,只是拿起了曾经的初心,来换一个“不后悔,不遗憾”。

    幸运的是,那个全新的班级,有和蔼的老师,有热心的新同学,也有一起复读的老友,我们就是在这样融洽的环境和彼此帮扶激励中,经受着每道难题的考验,在晨钟暮鼓中淡定前行。

    2015年的高考,我记得是晴天,没有过多燥热也没有喧闹嘈杂,考一场扔一场,我真是佩服那时的淡定和乐观。我向来是不敢在考完对答案的,但是高考结束我就拿了报纸对了下,当时不敢说出口的预期,真的在成绩出来那天给了我莫大的惊喜。是的,超一本线40分,即便很难上像武大这样的985院校,但后来我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

    我经历了19岁的落,20岁的起,终于知道如果生活不按你的预期出牌,那就改变或者减少你的预期,这样才会活得更快乐,更自在轻松一些,学会享受努力过程中的成长和价值。要知道,真正的坚持靠的是温柔而有力量地努力,而不是急功近利,学会顺其自然,人生再差,不过是大器晚成。

    通过高考,从农村走向大城市的我,在工作与生活的双重转向中,不断更新对世界的认知,持之以恒将终身学习作为第一课题。我有很多个目标,正在有序靠近。每段人生都各有各的跌宕,命运剧本随机给了一段段起承转合的文字,供人一一兑现。当我们载着自己的故事和情感踏上旅途时,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放眼更广阔的世界,专注高考也跳出高考,以更大的视野去熟悉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现实世界的运行法则,以更宽广的胸怀去拥抱这个五彩斑斓与阴晴圆缺共存的社会熔炉。

    作者:乔涵 29岁

    青山区新沟桥街道热电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