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不仅是居民生活的空间,更是承载情感与文化的载体。东西湖区径河街道稻香社区的工作人员用一支支画笔、一罐罐颜料,将原本单调的墙面、球形体等公共设施,一点点改造成充满艺术气息的公共空间,让老社区焕发新生机。
在稻香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门口,社区工作人员陆晓卫利用业余时间手绘一幅社区主题彩绘墙——黄墙在勾勒“幸福”,蓝墙在书写“发光”,青墙在诉说“成长”,粉墙在绽出“繁花”,这幅巨作正逐步成型,成了居民期待拍照打卡的热门背景。更让人惊喜的是,社区还巧妙利用配电箱、通风井等“碍眼”的设施,将其绘制成憨态可掬的熊猫、星空宇宙等主题,让冰冷的设备变成艺术的载体。
稻香社区党委书记潘飞飞介绍,这一创意源于一次居民议事会。有年轻人提议:“现在很多城市都有网红墙,咱们社区能不能也试试?”于是,没有专业画师的社区团队,靠着自学绘画技巧,从调色、打底到勾线、上色,一步步将想法变为现实。
在社区楼下,几个画着卡通动物、标注“宝宝停车位”的专属停车位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社区为带娃家庭设计的便民举措——“家长来社区办事时,可以将小朋友的各类小车停在这里,十分温馨。”工作人员解释道。
上楼拐角处,一组“以邻为亲”的墙画也体现了和谐的社区氛围。办公区域,“清正廉洁”为主题的墙画则用生动简明的形象,传递廉政文化。
社区的改造不仅限于“硬件升级”,更是一场“全民艺术共创”。社区发起数场活动,邀请居民共同参与墙面绘制。其中二十四城(北区)的奥运元素墙绘成为亮点,以“铭记奥运荣光 弘扬奥运精神”为主题,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与居民在架空层墙面上共同创作。上至70岁的退休教师,下至5岁的幼儿园小朋友,纷纷拿起画笔,大学生们勾勒出奥运五环、网球、跳水等运动场景的轮廓,居民们则填充色彩。“我画了一朵向日葵,代表咱们社区向阳而生!”小朋友乐乐骄傲地说。而社区广场上的几个球形体,则被居民集体投票改造成了“行星主题”,夜晚在灯光映衬下宛如微型“太阳系”,成为孩子们科普教育的天然课堂。
一支画笔,可以涂改陈旧的墙面;一分创意,能够唤醒沉睡的空间;一群人的热情,足以温暖整个社区。稻香社区的故事证明,基层治理的创新未必需要“大刀阔斧”,有时只需一点色彩、一分巧思,就能让幸福在“家门口”落地生根。
社区居民说
左岸时代居民向东玲:社区的廉政宣传看得亲切、有意思,连孩子们都爱看。潜移默化中就把正能量传递下去了。
金山银湖湾居民邱慧:我不擅长绘画,但维护小区这些成果,我还是愿意出一份力的。清洁画面、补补色还是能做到的。
通讯员张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