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6月27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11年“穷游”16个国家

67岁阿姨立下“骑行百国”目标

    2019年,李冬菊在澳大利亚悉尼。

    受访者供图

    4月,李冬菊在乌兹别克斯坦。

    这次骑行回来她瘦了十多斤。

    “正是那些路途中亲历的感动瞬间,成为我骑行路上最坚实的动力,不论前方有多少艰难困苦,都要一直骑行下去。 ”

    今年4月,李冬菊再度选择以骑行的方式游历国外,这一站是中亚。她先后抵达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骑行的国度增至16个。在许多人看来,李冬菊的骑行人生堪称传奇——一位普通的退休女工依靠车轮感受世界,对抗抑郁,11年“穷游”16个国家。

    近日,已回到家中休整的李冬菊接受了记者专访。

    靠5个英语单词出国骑行

    44岁那年,她从郑州一家汽车制造厂内退后不久,丈夫摊牌出轨。李冬菊长期失眠,很快被确诊为重度抑郁,遵照医嘱,需终身服药。48岁那年,她选择离婚。

    在一次和街头的骑行队擦身而过后,她望着远去的自行车,第一次有了骑行离开的想法,那年她55岁。2014年,凭借打工攒下的一万多元,56岁的李冬菊和骑友结伴前往东南亚,这是她第一次走出国门,虽然没能骑完全程,但她的骑行之路就此开启。

    从此以后,李冬菊就开始了“打工—骑行”的生活,她迅速掌握了路线规划、导航、帐篷搭建等技能。

    2017年,李冬菊独自重骑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四国,其中在泰国骑行44天,住帐篷、买打折食品,全程仅花费人民币2000余元。

    2019年,李冬菊踏上了独自骑行欧洲的旅程。仅靠5个英语单词(sorry/ok/no/thank you)和翻译软件,她穿过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克罗地亚、摩纳哥、法国,全程仅花费人民币一万余元。同年,她继续独自骑行大洋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待了4个月,这段骑行惊心动魄,“在澳大利亚偶遇山火”。

    一直到2022年,8年间她的车辙在国内20余座城市留下印记,除此之外,她从东南亚到欧洲再到大洋洲,累计骑行了12个国家。

    一个多月骑行中亚四国

    记者:刚刚结束的中亚四国骑行,和以往的骑行有哪些不一样?

    李冬菊:这次中亚行,我是4月9日凌晨从郑州坐火车,先抵达乌鲁木齐,从伊犁骑行到哈萨克斯坦,14日正式入境哈萨克斯坦,开启中亚四国的骑行。后来相继骑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最后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结束骑行,坐飞机回乌鲁木齐,再坐火车回郑州,回到家中是5月19日。一共在外骑行一个多月,算是走一步看一步,并没有规划一定要去哪里,也没有预设返程的时间,随心情和身体状况而定。

    为了安全,出发之前我也剃成了光头,不戴帽子的时候,看上去就像一个男人。家人其实是很反对我再次出国骑行的,所以我不敢透露要去中亚,只是模糊地表达,说我最近特别烦闷,特别怀念骑行的日子,想出去散散心。

    在这之前,我有5年多没有骑行了,其间人变得臃肿,旧衣服都穿不上了,烦躁不安,不想动、不想讲话,还常常失眠,情绪时不时陷入忧郁。这次骑行后,我更加确信“运动使人健康”。一个多月,我减重了十几斤,人特精神,走路都觉得轻了,失眠的症状也消失了,心态变得更年轻,就是脸和手晒得很黑。同时,很开心认识了很多朋友,尽管只是一面之缘。

    自创“国际手势”与人交流

    记者:不会英语的你,在语言文化迥异的多个国家游走,你是如何跨越语言鸿沟,与人建立连接的?

    李冬菊:在路上的很多时候,来不及掏出手机输入信息,我就用肢体语言,比如我想喝水,仰起瓶子,展示喝水的动作,用手比出勺子的姿势往嘴里的方向比划,别人看到就知道想吃饭了。如果需要更复杂一些的交流,我会借助手机上的翻译软件。

    记者:2019年你用66天骑行欧洲五国,仅花了人民币一万多元,你是如何省钱的?这次中亚四国行,你总共的开销是多少?

    李冬菊:国外住宿是一个大头,为了省钱,我一般都搭帐篷,或是有好心的店家允许我在室内打地铺过夜。其次,我不自己做饭,做饭需要的厨具,一来会增加我的行李负重,二来自己做饭的成本其实不低,还耽误时间,不如等着晚上的促销时间,在超市买低价食品。一些地方超市里的牛奶比水便宜,我就只喝牛奶。另外,我喜欢坐晚上的火车,价格更便宜,同时也节省住宿花费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这次中亚行,开销非常低,大头是在机票、火车票上,食住没有花太多钱,因为一路上遇到很多热情的当地人,当他们听到我的故事后,对我特别敬佩。有的将我请到家中,用菜饭、酸奶、苹果、橘子等招待我,很丰盛,还让我留宿,这让我十分感动。

    想骑行游历100个国家

    记者:对那些心怀和你类似梦想,想挑战自我、却仍在犹豫的人,你有什么建议?

    李冬菊:我觉得怎么开心怎么来,不一定是要骑行,自驾、徒步等方式也很好,找最适合自己的。同时,我不建议盲目模仿别人的经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在我看来,在家的时候还是要存钱养老,出行的目的地、时间等最好也跟家人商量,我这种做法属于不负责任。

    记者:关于骑行,你还有什么梦想?

    李冬菊:骑行之后,我察觉到自己也有说走就走的能力。在性格上不像从前那样斤斤计较,懂得换位思考,也更加理解身边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我更懂得爱自己,意识到要把生命活出质量。

    我还想以骑行的方式,去游历100个国家。现在已经骑过16个了。最近在休息,等时机成熟,再着手做一些攻略。要完成这个梦想,势必要精打细算。下次出发准备定在什么时候,还是未知。

    综合《新京报》《河南商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