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出门时拎着脸盆背着方便面 进门时左手一只鸭右手也是鸭

开心带父母出游 无奈尽孝变苦笑

    游客在大连城市音乐馆参观。

    新华社发

    近日,游客在云南虎跳峡景区拍照留念。

    新华社发

    暑期临近,全国各地再迎旅游高峰。很多人选择带着父母一起出游,“小时候是爸妈带着我出去旅游,现在他们上了年纪,轮到我带着他们出去玩了”。但出游过程中,因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等不同,带着父母出游遇到了诸多问题。

    一些年轻人颇感无奈,本想尽孝,却成了苦笑。

    作息习惯不同

    早起老人等赖床子女5小时

    上午10点多,睡眼蒙眬的许先生从床头柜抓起手机,屏幕上立刻弹出数条微信提醒。

    6点:“起了吗?”7点05分:“酒店的早餐在二楼,我先下去吃饭。”9点:“餐厅对面有洗衣房和健身房,我吃完饭去转了一圈。”9点30分:“早餐还有半小时就结束了,要不要帮你们拿点吃的上来?”

    从早晨6点起,许先生的母亲已经断断续续发来了七八条微信,这让他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原来,趁着孩子考完试,许先生带母亲一同到外地游玩。但习惯早起的老人,平时在家五六点就起床操持家务;而平时忙于工作学习的许先生一家三口,好不容易赶上休假,希望能利用外出旅游的机会补补觉,没上闹钟,睡到了自然醒。

    许先生催着妻子、孩子赶紧起床洗漱,等准备从酒店出发时,已是11点多。他很愧疚,让母亲无所事事地在酒店干等了5个多小时。

    许先生跟母亲商量,“我们明天早点起,不过6点实在太早了,您也多睡会儿,咱8点多去吃早饭,然后出去逛”。母亲却连连摆手:“我习惯了,五点就醒,实在躺不住。没事,你们睡你们的,我就在屋里看看电视等你们。”此后的几天,许先生只好上了闹铃,每天都和妻子、儿子睡眼惺忪地爬起来,“真跟上班似的,太困了”。

    和许先生的经历有些相似,一些人在社交媒体上称,由于作息习惯不同,与父母共同出游,两代人就像“有时差”。

    消费观念不同

    怕花钱宁愿在景区门口等

    “咱们飞了上千公里,都到景区门口了,好歹进去看看吧!”在日本大阪城天守阁门前,李女士劝说了10多分钟,但父亲却丝毫不为所动。看着执拗不肯买票进门游览的老人,全家人无可奈何。

    假期,李女士打算带读小学的女儿前往日本旅游,考虑到老父亲从来没有出国旅游过,她特意将老人从老家接过来,和自己一家三口共同出游。来到大阪城天守阁游览时,正准备购买门票的李女士突然被父亲拽住,老人表示:“还要门票啊?我不进去了,在门外头拍张照片就行。”

    消费观念不同,常让子女与父母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直接的冲突。很多人表示,带父母旅游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不吃,你们吃就行”“我不进去了,你们进去吧”“我在这里等你们”,导致同行人无所适从。由于消费观念不同,很多生性节俭的老人在外出游览时,常会因“舍不得”,而拒绝购票进入景点参观,或是不肯花钱品尝当地美食。

    不过在购买旅游纪念品或是预包装的当地特产时,老年人往往又出手大方。“不是不让买,但是不要买太多,适可而止。”带母亲前往南京旅游的张女士回忆起曾经的出游经历,哭笑不得。原来,老人早就听说盐水鸭、板鸭是传统的南京美食,于是趁着出游的机会,专门腾出一天工夫跑到当地各家特产店“货比三家”,一口气买回了七八只不同品牌、口味各异的鸭子。“老人旅游全程都特节俭,舍不得买票逛景点、花钱打车,但买特产可是不含糊。返程那天,全家老老小小‘左手一只鸭、右手一只鸭’,真跟歌曲里唱的‘回娘家’差不多了。”

    生活方式不同

    去趟北戴河就像要搬个家

    “不知道的还以为搬家呢,其实就是去趟北戴河。”带一家老小去北戴河度假的张先生,被母亲准备的“超常行李”吓了一跳。

    孩子考完试,张先生立刻筹划着带全家去北戴河度假。“老太太平时在家帮忙带孩子,也没机会出门旅游。正好孩子想去海边,我就打算带着她一起去玩玩。”得知要去海边度假,张先生的母亲十分开心。老人回忆,上次去北戴河,还是30多年前张先生上小学四年级时。

    但很快,张先生就被母亲收拾行李的“大阵仗”给镇住了。“脸盆得带两个,一个洗内裤,一个洗袜子”“方便面带10桶吧,万一晚上饿了可以吃”“香蕉带一把,苹果带一兜,天儿热容易上火,多吃点水果”“熟食得带点,家里煮的茶叶蛋、刚蒸好的包子都带上,牛奶、烧鸡这些都是必备,火车上吃”……张先生目瞪口呆地看着母亲将各式各样的物品往行李里塞。最后,当老人想将一个小西瓜塞进手提袋时,张先生实在忍不住了:坐高铁过去才两个小时,到了那里什么都能买得到,用得着带这么多东西吗?

    “你不懂!我之前带你去北戴河的时候,就是这么带的,样样东西都能用得上!”老人不理。

    带出门的大批物资果然成了累赘。到了北戴河,到处都是餐馆。但全家看着一兜兜没吃完的烧鸡、熟食、水果犯了愁,无奈之下,全家蹲在酒店打扫“剩菜”。而10桶方便面,一直到旅行的最后一天都没吃,原封未动又背回了北京。“回来想想都觉得可笑,跑到北戴河,一顿海鲜没吃,净吃烧鸡了。”张先生无奈地摇了摇头。

    【支招】

    约法三章订原则

    出门前写承诺书

    记者采访发现,出游前,先和老人约法三章,甚至共同签署保证书、承诺书的做法,近年来逐渐流行:“本次旅行为全家共同商议的结果,将对旅行中发生的各项好事给予充分的正面肯定,发生的不如意事项积极解决绝不抱怨”“秉承‘来都来了’原则,不抠门、绝不挑三拣四、绝不扫兴”……父母和子女“先签约再出游”。有网友直呼此举非常“有效”。出游过程中,每逢遇到矛盾,各自马上掏出签过名的承诺书看看,火气立刻平息,矛盾瞬间化解。

    而且不少人发现,尽管旅游过程中,父母爱抱怨、爱唠叨,但等旅游归来,老人逢人就炫耀,孩子带我去哪儿哪儿玩了;旅游期间和孩子的合影,他们也会要求打印出来,装进相框。这些美好瞬间,更是装进了老人的记忆。

    据《北京晚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