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经济开发区星光社区党总支书记 闻娟
【案例背景】
江夏经济开发区星光社区成立之初,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服务体系不完善、居民归属感不强等诸多挑战。如何破解这些困局?星光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在组织服务、凝聚群众方面精耕细作,实施“星系列”计划,借助“星接力”“星服务”“星(新)联盟”等载体,逐步形成“星星相印”工作法,持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治理办法】
发起“星接力”,从“一元管理”转变为“多元治理”。成立之初,星光社区居民自治意识淡薄,参与社区事务不热情。为求转变,社区首先延伸党组织触角。构建“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党组织架构,塑造出“支部引领、党员担当、群众参与、小区自治”的治理新思路。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统筹,共建单位、红色物业、属地企业、业委会、社会组织、社区合伙人共同参与的“1+6”区域化治理模式。其次,注入治理新元素。广泛挖掘社会主体资源,举办社区合伙人推介会,搭建“社区合伙人”参与平台,吸引辖区内有意愿、有能力提供资金、人力、产品、专业服务等的小微企业、商户、物业、手艺能人等成为“社区合伙人”。三是激活治理新动能。成功推动辖区内2个小区成立业委会,委员们迅速投身小区治理与服务。针对居民反映最强烈的物业费和停车费问题,业委会认真履职、积极作为,实现了“双降”,赢得居民赞誉。
做优“星服务”,从“局域美”拓展为“全域美”。星光社区起初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精细化服务不够,难以吸引居民参与。
社区一方面聚焦“一老”,托起幸福“夕阳红”。网格员定期入户探访,重点关注高龄老人、困难老人、独居老人身体状况,及时更新工作台账,提供文化助老、健康助老、生活助老等针对性服务,让独居老人“时时有人护、事事有人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慰问困难老人、高龄老人。常态化联合大桥卫生院,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提供病症问诊、咨询及健康检查,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免费医疗服务。常态化开展集体生日、智能手机培训、义诊义剪、居民邻里节等活动。
其次,聚焦“一小”,用心呵护“花骨朵”。以法治教育为关键,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青少年暑期自护教育宣讲活动,包含文明交通、防溺水、防电信诈骗、防拐骗、远离毒品等多方面。打造童乐园,助力青少年快乐成长。
三是聚焦“一困”,织密民生“帮扶网”。每月定期走访辖区困难人群,常态化开展政策帮扶、生活帮扶、困难帮扶;定期更新人口底册,通过入户走访,及时掌握居民就业、就学、就医等家庭基本状况,针对中、高考学生家庭、重病家庭,主动宣传临时救助等惠民政策。
实施“星(新)联盟”,从暖心升华至暖“新”。此前,星光社区对属地社会资源认识不足,未能充分链接属地资源。为求突破,一是发挥区位优势壮大朋友圈。星光社区坐拥华中大型商业综合体——永旺梦乐城以及个体商家260余户,涵盖餐饮、服饰、育婴等多种类型。永旺梦乐城作为社区内最重要的商居联盟成员,通过结对共建,整合资源,开辟出企业参与基层治理、面向社区发展的崭新路径。依托“社企联动 商居联盟”,不定期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公益品牌融入等,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链接社会资源搭建共融圈。推行“契约化”共建,与属地企业签订党建联建协议。以“组织联建、事务联议、阵地联用、机构共存、工作共管、资源共享”的“三联三共”管理机制,破解社区与驻社单位资源互通共享难题。以“星(新)联盟”为主题,常态化开展“星光咖啡日”“星联盟公开服务日”等活动,提升联盟成员参与社区治理能力,发挥联盟成员所长,服务反哺社区。
【成效与启示】
星光社区在“星星相印”工作法下,“星接力”汇聚各方力量,让治理从单一走向多元,激发社区的无限活力;“星服务”用心关照不同群体,全域绽放出温暖与美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星(新)联盟”搭建起合作桥梁,实现资源共享与共融,为社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动力。未来,星光社区将继续探索创新,让社区治理的星光更加耀眼,照亮居民的幸福生活。
文/通讯员饶蔚蓝
图/喻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