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晚,“长江日报社区行 用心用情办实事”暨第48届“武汉之夏”纳凉晚会在武汉经开区纱帽街道绿化广场举行。这场集非遗展示、文艺演出、便民服务、露天电影及企业推介于一体的惠民活动,以“文化搭台、服务唱戏”的创新模式,为辖区居民带来一场既有文化内涵又充满生活温度的夏夜盛宴。活动由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武汉经开区工委社会工作部、区文旅局、纱帽街道联合主办。
非遗展区:
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傍晚6时,非遗展区率先点燃居民热情。大嘴鱼丸传承人现场捶打鱼糜,雪白的鱼丸在沸水中翻滚;金汇源泉酸梅汤的古法铜锅飘出缕缕药香;82岁的范所元手持糖勺,在石板上勾勒出十二生肖,引得孩童们惊呼连连。“鱼丸嫩滑Q弹,鱼汤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居民李阿姨捧着试吃碗赞不绝口。
作为汉南甜玉米主产区,现场特设玉米美食专区。玉米沙拉、玉米须饮料等创新吃法,让居民直观感受“从田间到舌尖”的产业价值。据武汉经开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区非遗资源丰富、体系完善,现有省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4项、区级38项,构成了丰富多元的地方特色文化生态。
便民服务:
小摊位托起大民生
在便民服务区,各类惠民服务项目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便利。中百仓储带来的惠民展示推广;中国电信武汉分公司提供免费贴膜、宽带检测、旧机回收及购机优惠等服务;两新回收数字化平台让居民体验旧物变现的便捷;长江日报出版发行公司开展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推介和抽奖活动;福汉康则进行医疗保险展示推广。
新华书店展台前,家长带着孩子挑选暑期读物;景区优惠券发放点排起长龙。这种“公益服务引流—商业配套跟进”的联动模式,既满足基本民生需求,又刺激区域消费活力。
文艺演出:
艺术与企业共舞
晚上7时,纱帽街道舞蹈队《禧摇》的欢快鼓点拉开演出序幕。原创舞蹈《车谷新时代》用现代编舞演绎工业文明,独舞《孔雀》展现传统艺术精髓,魔术师与白鸽的互动引发阵阵喝彩。这些由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是武汉经开区“15分钟文化圈”建设成果的生动注脚。
演出巧妙嵌入企业互动环节:杉杉奥特莱斯通过有奖问答推介福利,金汇源泉将酸梅汤非遗展示与产品试饮结合。“文化惠民搭台,企业精准获客,最终反哺民生,形成良性循环。”武汉经开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露天影院“润心田”:
光影中的家国情怀
当《战狼1》的片头照亮广场夜空,携家带口的居民纷纷驻足。老兵陈国强看得眼眶发红:“冷锋举国旗的镜头,让我想起当年一起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战友。”
武汉经开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届纳凉晚会特别注重“服务场景化”设计:非遗展区增设体验工坊,便民服务延长至观影结束,企业展台与文艺节目内容深度绑定。数据显示,活动累计吸引上千人次参与,带动周边商户营业额增长。
【街道名片】
纱帽街道地处武汉西南郊,行政区域总面积5243公顷,常住人口10万余人。街道状似半岛,东、南、西三面为长江环绕。纱帽地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曾出土大青铜樽等商周时期楚文化文物,三国时期作为赤壁战场的一部分,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流传至今。街道聚焦新型工业化主阵地建设,围绕建设汉南千亿级新能源汽车核心产业带目标,已吸引路特斯、中创新航、博雷顿等新能源龙头企业入驻。
文/程艳 管菁 通讯员彭宇 吴莉 实习生陈子涵
图/喻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