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武汉晚报 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味蕾的乡愁

    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乡愁,我想应该是来自人的舌尖上的味蕾。

    味觉,是我们对于家最原始的记忆,也是“人间温情”极好的载体。或许是一份煎饼,又或是一碗(锅)懒豆腐,这些食物中,蕴藏着每个人最为难忘的生命情感体验,也流淌着中国人的“乡愁”。

    从木鱼龙降坪颐趣苑小区入口处直行上坡,往前走约300米,随即来到依山势而建的雷家土菜馆。宽敞大气的木屋土房设计,扑面而来的浓郁乡野风情,瞬间让温馨之感涌上心头。

    老板姓王,今年58岁,是土生土长的神农架人,淳朴善良,每天来回穿梭于厨房与餐厅。

    这天,我照例在小区里遛弯散步,来回爬坡下坡,气喘吁吁来到土菜馆。热心的老板放下正在喝懒豆腐的碗,立即招呼邀请我就座,搬椅子倒茶,好不客套。

    神农架的美,美在风情万种的秀丽山水,美在古老悠久的乡野古村,美在不动声色地滋润你的心田。掠过舌尖,绽放味蕾,神农架的滋味,是万千山水交融的味道。

    “石磨碾星霜,浆凝豆乳香。咸鲜滋味浓,一碗化乡愁。”

    豆面的清香、油泼辣子和蒜的辛香、韭菜的浓香,还有凉拌萝卜、莴笋、青菜、洋芋丝的香甜,一时间,在雷家土菜馆小院里弥漫开来,扑人鼻端,令人垂涎。

    懒豆腐又名“合渣”,是鄂西南尤其是神农架林区著名的一道菜肴。当地人对懒豆腐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懒豆腐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

    相传,当地有一懒婆娘做豆腐时,只把黄豆磨碎,不再过滤豆渣,直接拌入切碎的青菜,然后煮着吃。结果,熟后一尝,味道鲜香。后来,人们将此食品命名为“懒豆腐”。

    懒豆腐之所以能够成为美食,在于它可以百搭。黄豆被磨成浆以后,可以与白菜泥混合,然后配合其他的食材,包括鲜肉、鸡蛋、猪油等。食用“懒豆腐”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食用,可以充当粥,满足人们的需求;还有一种是配合其他的食物,比如将“懒豆腐”与白米饭混合在一起,可以提高食欲,增加米饭的口感和美味。

    豆腐谐音“都富”“都福”,寓意好。对于神农架人来说,懒豆腐已非普通吃食,更是岁月凝练的文化结晶,是家乡的味道,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眷恋,嵌入鄂西人生活日常,成为神农架地域金名片。

    我小时候对合渣不太喜爱,在我看来,合渣寡淡无味,实在没什么好喝。

    无奈那个什么都讲计划的年代,物资匮乏,吃了上顿愁下顿,家中其他人都将它视若至宝。

    如今,对神农架当地人来说懒豆腐已不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的“奢侈品”了,平时在家里都能吃上,许多餐馆更是把它当成一道特色菜上桌供应,深受顾客的青睐。

    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除鸡鸭鱼肉外,还有煮、煎、炸、炒的各样菜肴。我往往吃足大鱼大肉后,喝一碗清淡的合渣,就消解了胃里的油腻,既爽身又爽心。

    夜幕低垂,彩虹谷小镇暖金色的灯火逐一点亮,朦胧的水雾在谷底弥漫,勾勒出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与山光林韵相互辉映,晕染出人间烟火的温情,交织成一幅流光溢彩的“不夜桃源”。

    作者:张颂华(67岁)

    洪山区梨园街道省电社区